世界最大的建材生產商法國拉法基集團收購四川雙馬一事10月20日得到證實。
四川雙馬當天公布消息稱,綿陽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正在與拉法基中國海外控股公司就其所持有的公司控股股東四川雙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國有股權進行協議轉讓談判。由于雙馬集團持有四川雙馬66.50%股份,為四川雙馬第一大股東,因此若轉讓成功,則意味著四川雙馬控制權落入拉法基手中。業內人士表示,對四川雙馬的收購將使得拉法基在西南水泥市場的地位無人能出其右。
拉法基在10年前進入中國市場,當時選擇了一條繞開與中國水泥大企業直接對陣,而追求實現區域性壟斷的發展策略。在發展中,拉法基避開了水泥行業競爭最激烈的華東、華南市場,也由此避開了與海螺集團等大型水泥企業橫刀相向的局面。
拉法基首先在北京試探性地投資了兩個小企業,隨后直搗西南,在四川、重慶開始了較大規模的投資,并試圖進入云南,雖因人員安置問題在云南市場的擴張一度受阻,但拉法基卻適時轉向與瑞安建業有限公司合并。
今年8月11日,拉法基完成了中國國內水泥行業迄今為止涉及資產最多的整合并購案---與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瑞安建業合并了雙方在中國的水泥業務。新合資企業被命名為拉法基瑞安水泥公司,總價值達到6.5億美元,拉法基以及瑞安建業分別持有55%及45%的股份。拉法基瑞安水泥公司所整合的業務范圍包括:拉法基位于四川、重慶及北京的水泥業務;瑞安建業位于重慶和四川的水泥業務及位于貴州的較大規模的工廠;預期將并購的位于云南的多個主要工廠,整合完成后,新公司預計2005年年底的年生產能力將達到1740萬噸。由于水泥是地域性非常強的行業,所以拉法基瑞安成為西南水泥市場的霸主已無懸念。
專業人士認為,拉法基對瑞安建業、四川雙馬的并購,標志著中國水泥業進入了大集團整合的強強并購時代,體現了當前宏觀調控大背景下我國水泥行業區域性整合的大趨勢。
2004年國家開始調控固定資產投資,水泥行業首當其沖受到直接影響。最近幾年,水泥產能擴張的速度已明顯快于實際需求的增長。2004年僅新建成投產的新型干法生產線就有143條,新增熟料生產能力總計為12995萬噸。2004年第一季度是市場供求力量對比的拐點,自此以后水泥市場供給大幅增加,逐漸超出市場消化能力,市場競爭也由買方競爭轉向賣方競爭。而水泥供給過剩現象從2004年下半年以來日益突出,不少水泥企業為了多占領一些市場份額而不惜降價拼殺,導致水泥價格一路下跌。
另一方面,由于煤、電、油、運等基礎產業全面緊張,水泥行業作為能源消耗大戶,生產成本明顯上升。而物流設施的薄弱,也導致水泥企業難以突破狹小的區域市場。進入2005年以來,水泥行業兩頭受壓的情況逾發明顯。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些制約因素也為我國水泥企業提供了一次開拓市場、提升技術和管理創新的動力,更是水泥企業進行結構調整、提高集中度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契機。
與其他基礎原材料行業不同,歷史上水泥行業的國家投入一直不多。水泥企業大多規模小、技術檔次低,整個行業的產業集中度遠低于國際水平。目前世界前六大水泥企業已控制除中國之外世界水泥市場的42%份額,而國內的行業老大海螺水泥在華東市場上的份額僅為25%左右。
由于產業集中度低,目前我國水泥市場仍是以區域市場為主,且缺乏控制價格、平抑價格的主導企業。降價拼殺成為企業惟一的競爭利器,進而加大了企業的景氣波動。因此,國內水泥行業要走出低谷必須要經歷一次大規模的整合過程。
在這一背景下,近期水泥企業之間的并購重組頻頻出現:今年以來,海螺水泥在安徽蕪湖和宣城等地建設了3條以上的日產5000噸的新型干法生產線,并收購了湖南雪峰的生產線和廣西部分小水泥企業;亞泰集團也宣布將重組哈爾濱水泥廠(含阿城新明礦);另外,河南方面也傳來了瑞士HOLCIM集團將參與河南水泥企業整合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水泥市場相對于國內其他市場而言,競爭更為激烈。2003年全國絕大部分水泥市場價格上揚,而四川水泥價格卻持續低迷,就是不爭的事實。因此,以拉法基為首的水泥巨頭對市場競爭無序的四川甚至西南地區的水泥市場進行整合,以此掌握定價權,減少無序競爭,顯然是有利于四川雙馬等當地水泥企業的健康發展。
拉法基的野心決不會止于西南,正如拉法基首席執行官博凱所說:"拉法基瑞安將成為中國數個省市的行業領導者。"此前早有消息稱,拉法基不止一次謀求收購位于西北的秦嶺水泥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