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瓊斯倫敦11月7日訊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周一(11月7日)表示,能夠將重油產品轉化成更受歡迎的輕質油產品的全球煉油企業的數量并沒有增加,而這有助于未來幾年里行業利潤率保持高位,同時也為原油價格提供支撐。
這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能源安全監管機構表示,由于最近幾年成品油需求強勁,閑置產能和產量彈性迅速減小。該組織擁有26個成員國。
國際能源署在其2004年全球能源展望中,將2005年全球原油提煉能力定在8,310萬桶/日。但國際能源署認為,根據其基線“參考情景”(Reference Scenario),為了滿足2010年的預期需求,煉油產能需要達到近9,300萬/日,或產能年增長率達到1.8%左右。更令該機構擔心的是這樣一個事實,即2030年煉油產能需要增長到接近1.18億桶/日的水平。
但國際能源署表示,根據目前的建設計劃,新增的煉油產能要趕上需求的增長步伐比較艱難;任何投資方面的不足將導致各種油品的產能緊張,而這將給成品油和原油價格帶來上行壓力。
國際能源署表示,許多因素使全球煉油產能的前景變得復雜,該機構仍擔心煉油行業要使其所提煉的產量和品種都滿足需求會比較困難。國際能源署所提到的復雜因素包括:全球許多地方的產能增加和升級受到環境限制和當地政府的阻礙,此外,市場需求轉向輕質油產品,這需要對煉油設備進行大規模投資。
該機構稱,未來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也阻礙了煉油行業迫切需要的投資進程。
國際能源署表示,按照其基準的“參考情景”增加的產能將會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因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難以建造新的煉油廠或擴大現有煉油廠的產能。
該機構稱,尤其是中東的石油生產國,在滿足成品油需求方面,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國際能源署表示,隨著中國努力使產能趕上日益增長的需求,至2030年的未來數十年里,預計中國的煉油產能將達到1,460萬/日。
國際能源署預計,按成本計算,“參考情景期”的煉油設備投資總計需要4,870億美元。
國際能源署稱,這些投資中的2/3需要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光是中東和中國就占一半以上;而僅沙特阿拉伯一個國家就將占這筆預期投資的30%。
信息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