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進口原油價格上漲導致成品油生產經營成本的上升,一邊是國內成品油供應日益依賴國際市場,處在這樣的夾縫中,國內的民營成品油企業目前的生存現狀究竟如何?
在昨天由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主辦的"2005石油論壇"上,來自民營成品油企業的一位參會者有些激動地告訴記者,在目前的成品油價格機制下,兩大集團(中石油和中石化)以外的民營成品油企業生存非常困難。如果按照目前的成品油價格政策繼續執行下去的話,不出半年,相當部分的民營成品油批發、零售企業都難逃倒閉的厄運。
據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的成品油市場已經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結構的批發及零售體系。在成品油零售體系中,國有企業占53.3%,其他所有制企業占46.7%;而在成品油批發體系中,其他所有制企業則占到了33%。實際上,數據中的國有企業都是這兩大集團旗下的成品油零售及批發公司。
盡管從數據中來看,民營企業在成品油市場中的份額已經不可小覷,但在目前國內成品油零售市場中,中石油、中石化卻通過對煉油能力的壟斷,掌控了成品油供應渠道,而兩大集團以外民營成品油企業的油源完全依賴于這兩大集團。
前一段時間,部分地區出現了"油荒"。實際上,加油站油品供應斷檔的局面一般只出現在民營加油站上,兩大集團下屬的加油站則通常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位參會者無奈地對記者說,"民營企業對這種情況束手無策。"
然而,相比民營成品油企業來說,兩大集團下屬的國有成品油企業活得也并不輕松。一位國有成品油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成品油市場銷售價格,我們賣得越多就賠得越多。只有通過兩大集團在原油開發等環節中獲得的豐厚利潤,進行內部利潤調劑,才得以生存。
商務部商業改革司副司長王曉川在論壇上表示,為了解決目前成品油公司利潤的"危機",商務部在未來將主要從兩個方面推動。首先,推動成品油網絡的集中化、集約化,指導大型成品油企業提高效率和效能,進行連鎖經營,完善成品油配送中心,擴大配送中心的輸送半徑,豐富功能,實現連鎖網絡內的有效運轉,成本降低、利潤提高。其次,推動成品油經營與其他商品的經營相結合,形成成品油經營市場多元化和多功能化,為成品油市場的波動做準備。
王曉川告訴記者,目前,遼寧、廣東等省已經有一些成品油經營企業開始嘗試、或準備嘗試這種方式。而就已經運行的企業而言,效益明顯上升。今后,商務部將積極鼓勵成品油經營企業進行這方面的探索與嘗試。
盡管國營、民營成品油批發、零售企業都面臨著利潤空間急劇縮小,甚至生存難以為繼的困境,但成品油企業在數量上的擴增卻還在提速。王曉川指出,近期,國內市場上,加油站建設數量的反彈壓力增大。王曉川表示,成品油經營企業數量過多,單個企業銷售過小,這不僅導致國內成品油市場競爭力不足,而且也極大地浪費了資源。因此,從節約資源、整合資源的角度來看,下一步,國家將下大力量對局部地區和領域內的成品油經營企業進行規范。
信息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