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如何加快集成電路人才供給側的深刻變革,以滿足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全面突破帶來的人才“質與量”的迫切需求,是教育界、產業界共同面臨的緊迫問題。
集成電路人才之“渴”如何破?
眾所周知,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緊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顯示,2019年集成電路就業人數約為51.2萬,盡管比兩年前增長了20萬,但缺口仍接近30萬。作為人口大國,如何將人口優勢轉變為人才資源優勢,國家通過產教融合來加快轉變進程。
傳統高校是人才培養最重要的環節,但傳統高校并不為特定企業培養特定人才。這意味著,在傳統產教融合模式下培養的人才與企業需求之間存在著差異。據悉,培養一個EDA人才從高校課題研究到能夠真正實踐從業,往往需要十年的時間。而其他學習集成電路專業的高校應屆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一般要經歷四五個芯片項目周期,每個周期半年到兩年,此后才能開始“獨當一面”,對于產業來說,應用型人才需求愈發旺盛。
如何有效緩解這一矛盾,安徽省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軍寧在第五屆南京集成電路才智論壇上提出,政府與社會所支持的各類職業培訓教育與企業培訓教育是緩解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
目前,各地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不斷探索,南京集成電路培訓基地主打企業需求牌,從產業人才需求側出發,將企業對人才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聚合本土企業優勢,引入企業師資,以企業真實的案例強化項目實訓,給予集成電路人才發展上的引導,真真正正把人才送到企業門口。
與企業共建共享實驗室 人才培養按下加速鍵
“讀懂”產業需求,解決教育“脫節”,是彌補集成電路領域人才缺口的關鍵。深入企業調研溝通,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是南京集成電路培訓基地一直在做的事情。不管是前期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舉辦面向企業工程師、高校師生定期開展集成電路技術及管理類課程,培訓、講座,還是創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暑期學校”,邀請企業資深工程師、高管進入高校傳授實戰經驗的“工程師進校園”,還是全國首個集成電路產業協同創新學院中的改革學校課程和企業聯合實訓,企業共同參與永遠是基地培養產業人才的“主旋律”。
近日,在第五屆南京集成電路才智論壇大會上,基地又有10個共享實驗室揭牌,這無疑更為直觀地按下了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加速鍵。
真實的項目案例、真實的工作環境、真實的工作壓力、真實的項目經歷、真實的工作機會,快速培養、掐尖、輸送到企業的復合型人才,這是共建共享實驗室的初衷。
此次揭牌的10個共享實驗室各有特色
華大九天共享實驗室、國微共享實驗室、芯華章共享實驗室、芯行紀共享實驗室和概倫共享實驗室將圍繞EDA人才培養和產學研合作,開展技術論壇、專業競賽、課程實訓等系列活動。
新思科技芯片設計共享實驗室、創意電子共享實驗室和芯馳共享實驗室將以設計為牽引,通過人才培養搭建人才池,通過市場推廣構建生態,形成集成電路上下游企業深度聯動和產業集群效應,創新發展助力產學研合作。
龍芯共享實驗室和鯤鵬共享實驗室將以信創為基礎,通過共享實驗室、真實案例考試中心、真實場景實驗中心等為學員提供真正的人才閉環體驗,構建生態,積極推進信創產業人才培養。
作為共享實驗室的企業代表,芯行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施海勇表示,EDA軟件處于集成電路產業鏈的上游,在現有的技術基礎上通過將機器學習、云計算等技術融合到一塊,可大幅提升產品效能。例如30年前,將一個電路的描述語言變成晶體管可能需要10個工程師,時間花費以月計,在EDA工具產生后,借用軟件的力量,有可能1個工程師在5分鐘內就能實現更好的結果。通過EDA人才的培養可大大提升EDA工具的效能。所以,施海勇認為,像共享實驗室的模式對EDA乃至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都會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此次和基地合作就是致力于培養EDA人才。在共享實驗室的師資方面,施海勇介紹到,芯行紀的研發領頭人來自國際EDA公司,他一手建立了上海的EDA研發團隊,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所以這對于共享實驗室的EDA人才培養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領路人。
對于共建的芯華章共享實驗室,芯華章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禮賓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更是首次明確指出要在集成電路設計工具(EDA)上進行突破。芯華章攜手基地,共同打造聚焦EDA人才培養的全新范式,為中國EDA行業儲備優秀的新生代技術力量。
對于剛落地的龍芯共享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表示:建設自主的軟硬件生態,實現體系創新的核心在于人才,龍芯中科與基地共建龍芯共享實驗室,培養一批符合中國產業未來發展要求的軟硬件應用型實用人才。
緊抓企業需求,探索更多可能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以產品為核心,以創新為驅動,而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培養直接能“上手”復合型人才更是重中之重。
共享實驗室的構建,為企業培養定制化、個性化人才,努力解決高等學校畢業生到企業之間“最后一公里”的人才培養問題。其實前期,南京集成電路培訓基地就與企業深入合作研發課程,比如與江蘇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合作,共同圍繞計算機網絡、云計算、云服務、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專業領域開發課程;與海思合作,圍繞數字后端設計、版圖設計等物理設計領域開發課程;與芯華章合作,圍繞算法與數據結構、SystemVerilog系統驗證、編譯原理、開源EDA實踐等內容開發課程;與龍芯中科合作,圍繞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邊緣AI、云計算方向等應用場景,聯合開發實訓課程。
探索實踐數不勝數,基地在不斷增強與企業粘合度的同時,構建起企業與高校間互通的橋梁。10個共享實驗室只是剛剛開始,未來基地將與企業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能性,結合區域產業發展特色,培養關鍵領域人才的創新能力,走出緊扣產業發展需要的產教融合路徑。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