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州省貴陽市開幕,本屆數博會的年度主題是“數智變 物致新”,大數據未來的應用備受參會專家的關注,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沈竹林等介紹了我國大數據產業的未來。
新一代智能制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形成的智能制造技術,將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
周濟表示,智能制造是推進制造強國戰略主要技術路線,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智能制造是一個大概念、大系統,它是先進制造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貫穿于產品制造、服務全生命周期各個環節,以及相應系統的優化集成,實現制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不斷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效益、服務水平。
周濟說,智能制造由智能產品、智能生產以及智能服務三大功能系統以及智能制造云和工業互聯網絡兩大支撐系統集合而成。所以,制造業創新的內涵包括了四個層次:一是產品創新,二是生產技術創新,三是產業模式創新,四是制造系統的集成創新。在這四個層次上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都是制造業創新的主要路徑。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智能制造、數字化制造、網絡化制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現在有很多很多的概念。把智能制造作為一個不斷演進的大系統,它實際上包含了三個基本范式,也就是數字化制造,稱之為第一代智能制造;數字化網絡化制造,也就是互聯網+制造,被稱之為第二代智能制造;新一代的智能制造就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
周濟表示,智能制造在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我國不能走西方順序發展的老路,必須充分發揮后發優勢,采取并聯式的發展方式,也就是要采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并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
投資量子技術也許就是投資大數據時代的未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從物理學角度談了大數據產業的未來。他表示,量子力學為什么對大數據時代如此重要呢?1947年三位物理學家發明了基于半導體的晶體管,再加上1958年發展的集成電路技術,于是有了今天的信息處理芯片、超級計算機等。人們所熟悉的信息時代或者大數據時代,不管是信息處理、信息存儲、信息顯示、傳輸,包括信息的精密測量,這些關鍵技術都與量子力學發展有關。
薛其坤表示,量子技術的應用將會提高人類探測物質世界的能力。只要把量子技術用上去,提高一個量級,都有可能造成一些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它將會使大數據時代或信息時代信息探測的“眼睛”更亮、“耳朵”更靈、鼻子更“敏”。不管哪個產業,不管是大數據時代、超大數據時代、海量大數據時代、無窮大數據時代,都需要基本的支撐技術??偠灾?,現在談到的量子技術就像20世紀50年代的半導體技術,將會是一個充滿了科學突破機遇,充滿了重大技術顛覆性創新的方向,投資量子技術也許就是投資大數據時代的未來。
全國一體化大數據建設將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基座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沈竹林表示,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自2015年開始,至今已經成功舉辦6屆,它見證了我國數據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繁榮發展,也見證了經濟數字化轉型的歷史性進程。
沈竹林介紹,6年來,數據作為國家戰略資源的地位日益凸顯,我國數據增量年均增速超過30%,數據中心規模從2015年的124萬家,增長到2020年的500萬家;數據應用正從消費互聯網向工業互聯網加速滲透,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大數據應用最為活躍、最具潛力、環境最優的國家之一。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引擎,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7.8%,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普及率居全球首位,全國實務商品網上零售額占比達到24.9%,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網絡直播等不斷拓展消費的新空間,打造帶動就業的新業態。
大數據發展日新月異,數據中心算力設施已經成為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的“加速器”。為進一步強化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統籌布局,加快推進國家算力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了《全體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在貴州等8個區域部局建設國家樞紐,構建全國算力網絡體系。
對此,沈竹林介紹,這么做是為了推動大型數據中心向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地質等條件適宜的區域布局,實現東數西算,加強國家樞紐節點之間的網絡傳輸能力建設,試圖解決我國數據中心存在的東西部供給失衡問題,實現數據中心有序發展。
“藍圖已經繪就,使命催人奮進,全國一體化大數據建設將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基座,國家算力網絡將成為數據要素流通、暢通經濟循環的新通道,國家樞紐節點將成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支撐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新支點。”沈竹林表示。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