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目標是在上海沒有難辦的事。”7月9日,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國際AI城市論壇上,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朱俊偉用堅定的語氣結束了自己的主題演講,帶給他底氣的是上海近年來在全國率先實施的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以及為此提供重要技術支撐的人工智能技術。
7月8日至10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此次大會以“智聯世界 眾智成城”為主題,在為期三天的會期里,圍繞人工智能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舉行近百場各類論壇和特色活動。
人工智能技術的最佳試驗場
在世界智能人工大會開幕式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與在場觀眾分享了一個案例。上海的市民服務熱線12345近些年開始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整個熱線的服務反應速度明顯加快。過去派一張單要好幾分鐘,現在只需幾秒鐘。“去年在疫情期間,12345熱線平均一個月要處理60多萬單的查詢,也就意味著說在每分鐘要處理將近20個查詢,沒有這種效率的提升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它甚至可以主動地去預測一些城市事件的發生,比如說寒潮來了以后哪些地方的水管有爆裂風險,可以提前做出預測,并讓城市管理部門去做一些處理。”胡厚崑說,12345熱線跟每個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城市服務的力度提升了,城市服務的溫度也得到了提升。
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孟慶國看來,智能問答有著非常巨大的潛在需求,如果有10%的環節能通過問答機器人替代的話,就會發現對工作量的節省是海量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有非常大的空間。如果我們都能做得像企業使用問答機器人一樣引入到政府里面來的話,不僅是對政府工作量的減輕,居民和企業辦事也會更加便利。”
“近年來,上海按照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要求,充分運用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了探索超大城市的管理新路徑。”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戎之勤說,城市是最大的應用場景,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最佳試驗場,價值最好的實現地。
把人民城市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條小馬路
今年6月30日開始,建黨百年主題光影秀在黃浦江兩岸向市民開放,5天的時間有340萬人次到黃浦江兩岸,峰值客流達到了11.7萬人。
“這是什么概念?在一般天氣下,外灘濱水區域客流量是在2000~5000人次區間,在有一些主題活動時,黃浦江濱江的客流量通常是在2~5萬人次。”在國際AI城市論壇上,上海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麗坦言,正是依靠城市運行“一網統管”24小時關注整個濱江一帶的客流,輔以燈光調度、地鐵調度、電力保障、氣象服務全力支撐,共同編織一張城市安全運行網,才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這么狹小的區域中經受大客流考驗。“作為上海‘兩張網’的另外一張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通過后臺線上線下的協同,通過高效處置一件事,讓市民對管理是無感的,但是對城市的美好生活和城市的舒適度、安心度是有感的。”
“在AI城市打開想象空間,帶來大量驚喜的同時,也要注意城市安全是關系到所有人民的基本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吳志強表示,在守住底線的基礎上,人工智能可以助力人民城市的理念真正落實到上海的每一個小弄堂、每一條小馬路、每一個小角落。
人工智能突破傳統治理模式
巴塞爾地處德、法、瑞交界,是瑞士第一大工業城市。那里建設了目前世界上密度最高的城市測量網絡,持續記錄溫度和降水。今天,瑞士、德國和法國約有180個氣候傳感器和20個城市在測量降水和溫度,每小時將數據發送到巴塞爾城市州的開放政府數據平臺。在AI城市論壇上,來自瑞士的代表向觀眾分享了“不能給數字化劃分邊界”的案例。
巴塞爾的情況在浙江省衢州市副市長田俊聽來特別有同感:“衢州與相鄰的江西、安徽、福建共同構建四省九地市智能化區域。我們通過數據的融合、數據紅利的釋放,數據價值的拓展,探索在四省邊際這樣一個區位條件下讓城市更智慧,讓老百姓更加感受到城市的溫度。”衢州在2017年就啟動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是浙江省最多跑一次的策源地,衢州此番多地合作也是數字治理的前沿課題。
人工智能賦能數字治理,不僅打破了地域限制,還突破了政府委辦間以往的工作方式。“我們通過技術手段打通了各個局委辦之間的數據歸集平臺,這些是我們整個‘智慧福州’建設的基石,另外我們也出臺了相當多的條例,從制度方面規范了各個局委辦的行為。”福州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薛博表示。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用AI賦能數字政府建設,我們一直在思考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徐惠麗頗有感慨,“我們感覺,其實上海用AI賦能城市運行管理背后的邏輯就是人民城市的理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我們希望通過AI的賦能,讓我們的現代治理引領未來。”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