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自主創新,以數字技術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就能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
走進國家會議中心1號展廳,一個全自動鼻咽拭子采樣機器人,可自動完成棉簽抓取、標定位置、采集樣本等服務。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從咖啡制作到健身舞蹈,從建筑測量到手術輔助,隨處可見的機器人,呈現出十足的科技感。
科技感體現于會場內外、線上線下。在首次設置的服貿會首鋼園場館,工業遺存的舊設備與科技文明的新成就交相輝映。從活動計劃看,圍繞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等領域,為參展客商開辟特色發展區域考察線路;設置成果發布廳,供相關企業介紹新技術、新成果。從辦會方式看,服貿會充分運用數字技術,同步推進屏對屏、面對面的交流洽談,2021年線上平臺改進升級近40個功能點,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大大提升參展商與觀眾的體驗。更重要的是,透過服貿會這個窗口,我們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新樣態、未來生產的新圖景。
科技點亮生活。在教育服務館,一個數字化投影沙盤,可根據堆砌沙子的任意形態,投影展示等高線,還原3D場景,讓地理教學更直觀;在體育服務館,一款智慧步道,既能向健身人群反饋運動數據,還能向管理者提供運維的合理化建議;在健康服務展館,采一次足跟血、可一次性篩查近600種遺傳病的新項目,促進相關疾病早篩早診早治……一項項科技成果走進各種現實場景,以新穎多樣的生活服務提升群眾生活品質。一位參觀者說,“只有想不到,沒有看不到,這些‘硬核’科技大有市場、大有可為。”
科技賦能產業。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不斷成熟,正在為生產性服務業、基礎設施與公共環境類服務業注入動力。一位展商向筆者介紹了最新開發的智能巡檢系統,利用MR(混合現實)技術,能實現采煤工作面涉及的機電設備全景展示教學與智能診斷,還能遠程協助處理故障。井下工人可通過MR眼鏡同手機、大屏遠端的專家聯系,實現現場與管理平臺高效溝通,節省運營成本。從智慧工地系統,到短臨氣象預報,再到零接觸無人化配送,科技對接千行百業,助力服務貿易轉型升級,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數字貿易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科技是發動引擎的“點火器”。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科技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質量越來越取決于科技含量。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使服務貿易數字化應用場景顯著擴大,促使相關行業加快創新步伐。堅持自主創新,以數字技術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就能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
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將擴大合作空間,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同世界共享中國技術發展成果”。全球化時代,任何國家的創新發展都離不開全球創新網絡。無論是分享北斗系統建設成果,還是抗疫設備走出國門,中國始終與各國共享創新成果,共享發展機遇。科學無國界,合作有未來。通過服貿會,更多科技成果跨越國界、全球共享,以合作開辟發展新空間,為全球經濟復蘇提振信心。這也啟示我們,唯有科技不斷進步、傳統行業推陳出新,經濟發展才能提速換擋、提質增效。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