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要認識到,建設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是一個長期戰略任務。我們不僅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筑牢超大規模市場根基。
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的戰略抉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利用低勞動力成本等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逐漸形成了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發展模式。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循環格局發生深度調整。新冠肺炎疫情也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各國內顧傾向上升。在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背景下,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市場,已經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一方面,以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為依托,著力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能夠暢通國內大循環;另一方面,以暢通的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深度融合,可以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總的來說,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是長期積累培育、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一是具有超大規模消費市場優勢。我國有14億人口,有4億多中等收入人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是最具潛力和優勢的大市場。二是具有超大規模產業市場優勢。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的國家,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屬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樞紐”。三是具有超大規模創新市場優勢。我國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具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超大規模消費市場能為新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提供廣闊豐富的應用場景。四是具有超大規模空間市場優勢。我國疆域遼闊,為產業梯度轉移以及完整經濟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可能性。這些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既是我國增強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的重要保障,也是支撐我國深度融入國際經濟循環的底氣所在。
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要著眼超大規模市場的“大”,更要著眼超大規模市場的“強”。要立足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深入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實現五個結合。
一是實現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培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擴大有效需求的關鍵舉措。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要加快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激發更大規模的消費和投資潛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吸引更多資源要素向鄉村集聚,進一步釋放鄉村消費潛力并撬動社會資本投資。
二是實現促進消費與優化投資相結合。消費和投資是擴大內需、建設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雙拉動”,缺一不可。一方面,要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加快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充分釋放消費潛力。另一方面,要擴大有效投資,基于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的精準性和投資效率,尤其要增大新基建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等領域的投資力度。總體上,要緊緊圍繞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進消費與投資有效結合,實現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三是實現就業優先與優化收入分配結構相結合。統籌推進就業優先戰略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擴大內需、建設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重要保障。就業狀況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消費潛力。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鼓勵新就業形態發展,推動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完善創新創業政策支持體系,打造開放式、全生態、產業化的創業孵化體系,多渠道創造就業機會。收入分配制度決定著居民的消費能力。要優化收入分配制度,暢通低收入群體向上流動渠道,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努力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促進居民實際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同時還要健全勞動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對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的貢獻給予準確回報,加快健全面向知識型、技能型和創新型勞動者的收入激勵機制,進而整體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四是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與自立自強相結合。超大規模國內市場不是封閉的、自給自足的國內循環市場,而是緊密聯通國際的國內市場。建設超大規模國內市場要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實現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平臺。在擴大開放的同時,還要堅持自立自強,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有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安全穩定。
五是實現“放管服”改革深化與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相結合。市場主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力量載體。激發市場活力,既要向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還要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著力打破妨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各種壁壘,實現要素資源高效配置。要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市場底盤支撐。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