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宋代,就出現了“學科”一詞。在西方國家,13世紀出現了discipline一詞。學科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層含義:一是用于指稱科學知識體系的一個局部、分支體系,表示科學知識的類分劃界;二是用于指稱學校開設的課程、學生學習的科目;三是用于指稱高校的學術建制或學術組織;四是用于指稱科學研究項目申請、成果評審的學術范疇。千百年來,世界范圍的無數學者都認可和共同使用“學科”這個術語,有了它,學者們可以大體勾勒出所從事研究與應用的知識范圍。近數百年來,科學更多的是呈現不斷分解之勢。因此,大家更加習慣學科一詞的使用。
隨著學科的不斷延伸、細分、側生和增多,現在全新的獨立學科創生越來越少,以至于更多的新學科是由已有多個學科交融孕育而成的,這些新學科被稱為交叉學科。研究學科學的人,為了表征新學科的創生規律,就歸納出一些交叉學科的創生模式,并經常用簡單直觀的集合或幾何圖交叉加以示意表達,這類表達方式被外行人或尋求簡單化的管理者誤解和誤用,讓很多人認為交叉學科就是現有多學科的幾何交集,學科交叉的形式是有限的、是可以圖示化的,等等?;谏鲜龅恼`解,進而產生交叉知識是可以預設的觀點。
對于交叉新學科的人為預設和判斷,僅僅是適合大交叉形成的新學科雛形的創建,但對于海量具體項目的科學研究動態過程中需要涉及的各種知識交叉形式,則是無法完全預先得到的,即不可能窮盡所有的交叉形式。因此,在討論交叉學科時,應該首先明確交叉概念,是大交叉、小交叉還是微交叉等。
上述情況也說明“交叉學科”一詞的局限性,學科學研究者談學科交叉時通常是指大交叉學科,這種學科交叉不適合具體項目研究的小交叉和微交叉。如果用大交叉學科的管理范式來套用項目科學研究的知識小交叉和微交叉,就可能出現矛盾和不適應,此時要表達具體項目研究的知識交叉,就需要尋求新的表達方式。
為此,必須采用無學科痕跡的非知識交叉分類體系的思路,才能從根本上體現出交叉學科產生知識的不可預設性,才能體現交叉形式不能窮盡和無止境的特點?;谶@種思路,本人經過長時間思考,提出了由非知識性“學塊”和“學塊矩陣”的新概念來包容各種未知的知識交叉模式和構成交叉學科的知識體系,并首次提出學塊(science chunk)和學塊矩陣(science chunk matrix)的新概念。
所謂學塊是由學界約定俗成的多門已有學科知識發生質變融合而成的新知識集合體。具體一點說,就是在某一范疇內,多種多樣、不分學科、關系不確定、特征結果未知的知識集合或知識場,其中隱含著無數種知識交叉形式。學塊矩陣就是由學塊組成的矩陣。學塊可大可小,可以包括無數種知識交叉、學科交叉的形式。學塊類似積木或模塊,可以排兵布陣,形成豐富多彩的格局,也可以用數學矩陣加以表達和開展運算。
學科和學塊在表達知識內涵、知識分合、分類象形、交叉模式、知識邊界、數學可表性、運算可能性、適用性、成熟度、未來發展和應用前景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從學科和知識交叉的視角,非知識性學塊更適合項目研究的分類和管理,學塊不失為一種表達交叉融合的新方式。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