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港口作為海洋運輸的支點,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如何“強身健體”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褚斌。
記者:“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各種運輸方式一體化融合發展”。這對港口的建設發展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褚斌:我們正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沖擊,作為承擔全球貿易總量90%的海運和港口業,難免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國際國內互聯互通、全國主要城市立體暢達、縣級節點有效覆蓋,有力支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港時指示我們,要志在萬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
兩年多來,天津港深化綠色智慧樞紐港口建設,打造世界一流強港。2020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835萬標箱,同比增長6.1%,近兩年集裝箱吞吐量復合增長率達7.1%。
記者: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智慧樞紐港,對助推我國航運業高質量發展有何意義?
褚斌:港口是全球貿易的樞紐,也是能源消耗大戶,全世界的主要港口都在尋找解決港口環境問題的方法,而出路就是建設世界一流的綠色智慧樞紐港口。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指出,2035年,我國交通基礎設施質量、智能化與綠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這就要求港口堅持創新,注重科技賦能,促進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同時減少二氧化碳、降低污染物及溫室氣體排放。
綠色發展首先要體現在運輸結構上。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水運海運替代公路鐵路運輸,天津港實現了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減排目標。“十四五”期間,天津港將首先實現單個碼頭的碳中和,然后推進到碼頭群、港區,最終實現天津港與天津濱海新區“濱城”的產城融合,建成“碳平衡”港口。
在智慧港口建設上,天津港為老舊碼頭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解決方案。目前我們已擁有10余項全球首創技術,司機可以一人同時管控6臺自動化遠程操控設備,作業效率超過同期的人工水平。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天津港輻射“三北”地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形成了互聯互通海運“大通道”。目前,天津港70%左右的貨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進出口貨值來自天津以外的各省份。
記者:加快建設世界級港口群、提升國際海運競爭力,未來如何提升港口的核心競爭力?
褚斌:提升港口的核心競爭力,需要聚焦市場需求、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
從產業發展看,在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中,海洋運輸、公路運輸、航空運輸3種方式各自特點不同。海洋運輸價格成本更低,比較優勢明顯。目前,海洋運輸承擔了全球貿易90%的運輸量、70%的運輸貨值。
從頂層設計看,《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的出臺明確了發展方向。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地區作為“極”,打造由主軸、走廊、通道組成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到2035年,沿海主要港口將達到27個,內河主要港口將達到36個。
從市場與需求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崛起世界級城市群,帶來了廣闊的市場。
聚焦港口自身,還是要“拼”效率。天津港與海關、口岸等部門協作,通過電子單證、智能化裝卸等多種手段,將貨車入港裝卸時間從1個小時壓縮到16分鐘。在去年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評價報告(2020)》中,天津排名全球航運中心第20位,兩年躍升了10位。
正是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們港口的核心競爭力正在大幅提升,海洋運輸業正在蓬勃發展。
記者:對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應當如何發揮港口功能?
褚斌:“十四五”期間,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征將更為明顯,隨著內需潛力不斷釋放,交通運輸業需要強化對國內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支撐作用。
首先是海運產能正在轉向內循環。2020年,沿海港口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5億標箱,其中外貿集裝箱完成1.5億標箱,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增速繼續放緩。而在“散改集”“雜改集”“公轉水”助推下,內貿集裝箱保持較快增長。
在成本上,沿海水運綜合成本不到鐵路運輸的80%,反映了水運單位成本在各類運輸方式中的優勢。綠色環保方面,鐵路能耗為水運能耗的1.5倍,公路能耗為水運能耗的6.6倍。
在內貿方面,“由點到面”區域聯動。天津港深化津冀港口干支聯動,與唐山港、黃驊港、曹妃甸港等港口形成干支聯動、無縫銜接、相互支撐的發展格局,19條內支線覆蓋環渤海主要港口。
在外貿方面,港口“大通道”作用明顯。天津港是連接亞歐的大陸橋,通過阿拉山口等邊境口岸,海運貨物可以直通中亞。
海鐵聯運的現代化交通體系優勢巨大。天津港探索發展“重來重去”“鐵路箱下海”等聯運組織模式,帶動市場開發,促進貨源聚集。目前,天津港在“三北”地區13個省份設立了超百家直營(加盟)店,連通國內各地的海鐵聯運通道和滿洲里、二連浩特、阿拉山口(霍爾果斯)3條中歐班列通道共計40余條,基本實現對天津港主要腹地的全覆蓋。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