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長期以來,廣大科研工作者無私奉獻、頑強拼搏,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在科技領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基礎。科研工作者如何通過科學技術筑牢鋼鐵城墻,助力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如何進一步大力弘揚和踐行科學家精神?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
記者: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如何做到響應黨的號召,為國家富強積極貢獻力量?
錢七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為一名黨員科研工作者,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攻堅克難搞科研,不能為個人名利,而是要服從于人民、服從于國家需求。我長期從事國家防護工程事業,就是為了給國家鑄造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為人民構筑絕對可靠的安全屏障。在建成科技現代化、科技創新強國的道路上,我們一定會遇到無數風險挑戰,只有繼承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堅韌不拔、頑強拼搏,才能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科研工作者應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其中蘊含的立場、觀點、方法,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努力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履行新時代使命的實際行動和實際效果。
愛黨信黨跟黨走,是我一生中最正確的選擇。我深深地感受到,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強大的中國,就沒有14億多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如何跟黨走?就是要時刻聽從黨的召喚,服從黨的安排。
記者:科研工作者怎樣把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
錢七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實現價值。“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朱光亞1950年回國前,在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中這樣寫道:“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大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當年,錢學森先生一回國,就強烈建議國家搞原子彈、導彈。正是老一輩科研工作者的高瞻遠矚和家國情懷,才為中國的長治久安打下了牢固基礎。
從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刻起,為祖國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就成了我畢生的追求。上世紀70年代初,我受命設計某地下飛機洞庫門。為了獲得準確的試驗數據,我趕赴核爆試驗現場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和收集數據。為了攻克難題,我加班加點學習有限元理論、計算機語言。經過不懈鉆研,我終于編制出大型計算程序,設計出了當時跨度最大能抵抗核爆炸沖擊波的抗力最高的機庫大門,還出版了相關著作,并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上世紀,我國面臨嚴峻的核環境,我和團隊時刻跟蹤著新型進攻武器的發展,只要是核武器這個“矛”發展一步,我們就琢磨和研究如何讓自己的“盾”更堅固一層。從核空爆到核觸地爆,再到核鉆地爆;從普通爆炸彈到鉆地彈,經過長達幾十年的研究,我們攻克了一個個難關、突破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為我國戰略工程裝上了“金鐘罩”。
這些年,我還在長江隧道、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工程、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能源地下儲備、核廢物深地質處置等方面,貢獻自己的知識和力量。我覺得,這是我的職責和使命,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幸福所在。
科學技術研究是集體、團隊的研究,只有擺正個人和組織的關系,擺正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擺正個人和群眾的關系,才能不斷前進。我能參加核試驗,完成科研任務,離不開組織的支持;我能完成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飛機洞庫大門設計任務,是團隊支持幫助的結果;我能獲得這些國家級科研獎項,都是我的團隊和合作團隊集體奮斗的結晶。
記者:當前,我國正向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進,科研工作者肩負著什么樣的重擔?
錢七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科技強國、軍事強國的責任和使命,首先要落到當代科學家身上。在國際環境日益復雜的今天,實現關鍵核心科技的自立自強,顯得尤為重要。
靠什么實現關鍵科技的自立自強?回顧我國科技事業所取得的每一項重大成就,都離不開科技工作者大力踐行科學家精神。科學家精神說到底就是黨性在科學家身上的體現和反映,就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在科學家身上的體現和反映。
希望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繼續弘揚和踐行好科學家精神,把個人理想和國家需求相結合,排除名利束縛、嚴謹治學、潛心研究、直面問題、奮勇拼搏。要敢闖科學“無人區”,敢為人先、集智攻關、團結協作,勇當新興交叉領域的開拓者,勇擔關鍵科技領域的領跑者,搶占世界科技發展制高點,為開啟偉大新征程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