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版圖上,面積21.6萬平方公里、擁有1億多人口的京津冀地區,與南方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遙相呼應。這片區域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具備相互融合、協同發展的天然基礎。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是解決三地面臨矛盾問題的現實需要,也是優化國家生產力布局和空間結構的必然選擇,更是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2014年2月26日,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毅然作出了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這一重大決策。7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部門和地方攜手合力、擔當作為、真抓實干,這一國家戰略不斷向縱深推進,京津冀大地碩果累累、氣象一新。
如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進,“大城市病”治理有力有效,空間布局和經濟結構得以優化提升;雄安新區建設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未來之城”蓄勢待發;重點領域協同發展加快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形成,產業升級轉移不斷取得新突破;醫療、養老、教育等公共服務建設有序拓展……樁樁件件成績令人鼓舞。同時也應清醒認識到,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前已進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更為繁重艱巨的任務還在后頭,需要下更大力氣繼續向前推進。
寫好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文章,必須始終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既嚴控增量又疏解存量,共同下好協同一盤棋;必須加快擺脫“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破除各種壁壘障礙,推動要素充分自由流動,形成統一區域大市場。同時,要讓京津冀三地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特別是逐步補齊民生短板,積極有效促進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年。建好“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強生態環境聯防聯控,不斷提升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協作水平,促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還需要攜手合作、協同聯動。“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件一件事去做,一張藍圖干到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夠成為現實。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