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業已上升為我國現階段的發展戰略,包括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企業信息化隸屬于產業數字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甚至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信息化與數字化是兩個相互包容而又相互獨立的概念。人們最初把數字化定義為信息化的高級階段,而現在又把信息化當作數字化的初級階段。
企業信息化發展進程
企業信息化的發展一般認為有四個階段:電算時代、管理信息化時代、信息集成時代和數據應用時代。
電算時代起于20世紀80年代,人們開始用計算機程序輔助完成某一業務模塊的工作,如財務電算化、人事管理電算化等;隨后進入管理信息化(MIS)時代,即針對某一業務域開發相應的軟件“系統”,通常是各專業或部門各自開發系統,結果是“煙囪”林立。這一時期創新最為活躍,系統也頻繁換代。在信息集成時代,主要是解決各系統之間的流程貫通和數據共享問題。大部分企業選擇了被冠以“最佳管理實踐”的企業資源規劃(ERP)套裝軟件。進入數據應用時代,人們開始對信息系統中產生的大量數據加以分析,以優化管理、輔助決策,如商業智能(BI)等。
隨著云和大數據技術的出現,數據已成為企業生產的重要資源,進而引發各種數字創新甚或數字化轉型。這些新技術的效果和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媒體上“數字化”逐漸取代了“信息化”。
總之,企業數字化是信息化的延續、發展和提升。如果說標準化是信息化的基礎,那么信息化則是數字化的基礎。
衡量企業信息化的三大特征
回顧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能按計劃上線并正常運行五年以上的項目少之又少。反觀成功的信息化項目,皆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切合實際的業務、先進適用的技術、高效創新的管理。取其關鍵詞的首字母,可簡稱為“BTM準則”。
在“BTM準則”中,“切合實際的業務”是信息化項目開發的基礎;“選擇先進適用的技術”不僅可降低開發成本,更提供了可持續運行的保證;而“高效創新的管理”既涵蓋了在IT加持下的業務流程創新與再造,也體現業務與技術深度融合的程度。
這里必須提到企業級信息化。與業務驅動的傳統信息化相比,企業級信息化由企業驅動,并在統一技術架構下開發,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信息化的三大頑疾:業務集成、數據共享和可持續發展。
如果采用成熟度模型理論,則一個成熟的信息化企業具有三大特征:全業務接入、全信息對稱、全數據集中。
“全業務接入”或“線下無業務”是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目標,即所有的業務和管理過程均可被記錄和測量;同時還包括以消滅系統壁壘和“信息孤島”為目標的全業務集成。
“全信息對稱”指作業層有工具、管理層有數據、決策層有依據。信息化不僅能支持班組所站的作業,而且作業結果可同時被整理分析。這需要建設跨業務的運營管控平臺。全信息對稱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消滅報表”和“減少會議”。
“全數據集中”簡言之即“一個企業一個數據中心”,這是指邏輯上企業數據必須集中,以實現數據“邊際效益遞增”。
ERP的局限性和“EA+SOA”方案
客觀地講,央企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外部驅動下開展和推進的,并不完全是企業內生需求。而“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這兩者所導致的組織行為有很大差別。在這種背景下,國外ERP軟件在咨詢公司所謂“最佳管理實踐”的加持下,幾乎占領了所有企業。央企信息化大會往往變成一個ERP實施經驗交流會。
然而,即使不論ERP在技術上的局限性,采用ERP之后也至少還有四方面的問題。一是,大多數企業的主營業務系統與ERP的集成問題;二是“必須以ERP為核心”往往犧牲企業的總體技術架構;三是ERP要反向適應現行管理體系;四是ERP的可持續性堪憂。
企業架構(EA)作為一種管理方法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已在很多國家得到應用。EA可以全面準確承接企業戰略,并使之逐級實施落地。服務化應用(SOA)作為一種軟件開發方法,曾一度被認為是與Internet和Web2.0齊觀的技術革命。SOA的主要思路是將軟件服務化、模塊化,通過總線裝配完成功能開發。但SOA的實施高度依賴于具體業務分析(WBS),需要業務專家和IT專家密切協同,而專業服務又很難標準化、產品化,因此發展艱難。
然而,EA與SOA的結合幾乎是天衣無縫,能徹底解決IT與業務融合、信息集成共享、敏捷開發諸問題,是具有普適性和可持續性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微服務是一種基于容器技術的軟件方法,延續了SOA的思路,采用了最新的技術。可以說,微服務代表著軟件技術的發展趨勢。但必須強調的是,如果沒有架構管控或者離開了統一的業務模型,再先進的技術也是緣木求魚。
電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趨勢
首先,就如大數據不是數據大,數字化也不是數碼化。因此,數字電網并不依賴于每個元件的數碼化。數字化的核心是通過數據應用實現企業價值創新,包括產品/服務創新、效率/質量提升、安全風險降低以及客戶體驗改善等。如果說信息化是企業管理改進的必需品,那么數字化則是企業價值創造的發動機。換言之,數字化項目必須以價值創造為導向。
其次,數字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對每個企業都有挖掘價值的空間,但并不意味著每個企業都有數字化轉型的命題。企業轉型意味著企業發展戰略的重大改變或調整,數字化只是途徑和手段。
然而,在“雙碳”目標下,電力企業面臨戰略轉型的抉擇。這是由3方面的趨勢所決定的:電源革命、供電市場重構和電網技術創新。海量分布式綠電預計在2030年將取代火電而占主導地位,新型供電主體的出現將導致電力市場規則和運營模式的重構,特別是電網運行和控制技術必須創新。
這些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數字技術,加之,電力企業擁有的電力數據具有廣泛覆蓋和全時空特性,因此電力企業及數字技術實現戰略轉型既必然又可行。
過去20年,電力企業通過通信與信息融合,重構了信息基礎設施;通過業務與信息融合,建成了企業信息化體系;現在將通過自動化與信息融合,構建一個劃時代的新型電力系統。但需要認清的是,電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在總結經驗中不斷創新。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