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戰大考中,更能彰顯“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之堅;在風雨來襲時,更能考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之誠
一項項實在的成就,折射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也體現了人民至上的溫度,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社會建設,關乎民生,關乎國家長治久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從13個方面總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社會建設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治理明顯改進。同時,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建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補齊民生保障短板、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社會建設的緊迫任務。“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彰顯大黨大國領袖的人民情懷;“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治國理政各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馳而不息抓好民生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出發,對社會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價值指向、擦亮了民生底色,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
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大考中彰顯為民本色。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果斷決策、沉著應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開展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舉全國之力實施規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精準扶貧,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上下同心、盡銳出戰,攻克堅中之堅、解決難中之難,組織實施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在大戰大考中,更能彰顯“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之堅;在風雨來襲時,更能考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之誠。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推進社會建設不斷發展,既順應時代要求,也滿足民心所盼。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按照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思路,在收入分配、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著眼于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今天,我國社會建設全面加強,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發展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翻開社會建設答卷,一項項實在的成就,折射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也體現了人民至上的溫度,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要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