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數字經濟正在加速改變世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的:“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近年來,數字經濟領域的人工智能產業迅速發展,特別是在對繁重型、危險型、單調型和重復型勞動的解放和對勞動人口不足的補位和替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一些行業存在的用工結構性短缺現象,其背后固然有多重因素在發揮作用,但如何用好數字經濟發展大潮中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作用,使其有效補充部分行業的人力資源短缺,是相關行業和企業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
現實地看,用工短缺已逐步成為制約部分行業企業發展的突出瓶頸。一方面,新一代勞動者追求更高質量的就業,其就業觀念等諸多方面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另一方面,人才競爭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如何在數字經濟發展大潮中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在此背景下,需更好激發勞動者的發展活力,促使更多勞動者更好適應新的就業環境和科學技術。一些行業和企業也應有意識地用好人工智能,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更積極地應對用工結構性短缺問題。
從行業和企業更好發展的角度看,部分領域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發展相對緩慢,主要是因為一些傳統產業受到舊有觀念和資金瓶頸的約束,既缺乏主觀上的積極性,又難以獲得客觀上的資金支持,對通過“機器換人”、提升人力資本來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以及發展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都缺少動力,也缺少對一些勞動崗位進行補位和替代的意識。應該看到,更好發揮人工智能對用工短缺的補充作用,也是推動產業和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路徑。既能夠通過人機協同的智能化提升,實現人力資源向服務業流動,實現部分勞動者向人工智能操作員、運維員等新職業轉變,又有助于橫向解決數字經濟領域的人力資源短缺問題。
從有效提升人力資源質量的角度看,需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勞動者培訓上下功夫。及時滿足行業企業在“裝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園區上線、產鏈上云、集群上網”等方面的人力資源需求。
(二)
用好人工智能的補位和替代作用,重點是推動需求與供給相銜接,實現“人機交互、機器助人”。
一是搭建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基于不同行業、崗位用工的情況和特征,通過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強化人工智能企業與用工企業在研發、生產與應用等方面的精準溝通與對接,開展產需對接、技術交流、業務培訓等。同時,強化智能應用的示范建設、供需對接的機制建設和標準體系建設。
二是有效推動供給和需求在企業層面的精準對接。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應著力強化電子、機械、食品、紡織、服裝、家具、鞋業、化工、物流等產業的智能替代需求與智能研發生產的精準對接;在推動現代產業集群、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智能化發展的過程中,需積極促進用工企業與人工智能企業的協同發展。
三是考慮建立智能替代合作型實驗室。促進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技術、科技管理、技能型人才培養等的協調發展,以合作型實驗室推動用工企業參與人工智能研發與應用,引導企業實現更加精準、高效、個性化的人工智能應用。
(三)
更好實現人工智能對用工短缺的有益補充,離不開機器人產業的有力支撐。需要看到,我國用工短缺崗位勞動者的工資一般較低,但是相關的智能設備卻成本較高,特別是進口的智能設備存在維修人員難以跟進、維護和升級成本高等問題。對此,我們需大力提升國內機器人產業的能力和水平,錨定低成本、高定位等目標,強化國內機器人產業鏈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一方面,要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的正向溢出效應。在同步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優勢產業集聚和用工短缺補位等方面,在有力推動智能產業鏈提升和營造良好智能技術生態等方面,不能忽視人工智能產業的積極作用。在推動和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上,需基于同時包含知識溢出、技術溢出和經濟溢出的正向效應的價值核算。
另一方面,要突出產業集聚的規模經濟效應。需高度重視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企業的引領作用,通過產業規模集聚、技術突破引領、價值鏈定位提升,形成累積遞進、正向反饋效應。同時,著力推動智能產業互聯網建設,突出合作與共享,推動在產業鏈高中低端不同環節的人工智能企業實現區域聚集、跨區域聚集,在資金、技術、品牌、市場等方面一體推動。
還要看到,“價值創新”作為現代企業競爭理念,不僅重視技術競爭力,而且重視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相關的人工智能企業也需在這個方面轉變觀念、切實發力。要重視分析用工企業所需人工智能產品的功能與成本關系,有效提升產品價值,密切跟蹤產品的后續使用與維護的情況,特別是要伴隨用工企業的發展需要和技術進步,及時進行產品和技術方面的升級和迭代。(執筆:譚 泓)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