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黃河流域協同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大會上表示,此次大會是全國科技管理系統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的重要舉措,是科技創新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
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山東視察指導,在濟南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指出,沿黃河省區要落實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
王志剛說,今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把黃河流域建設成“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標桿”,對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作出重要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沿黃地區科技創新發展的厚望和重托,也為沿黃區域加快轉型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王志剛說:“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加快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需要我們進一步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既要有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創新,也要堅定不移地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要方法,把科技創新作為沿黃區域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加快塑造發展的內生動力,早日走上創新驅動發展之路?!?/p>
王志剛表示,科技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規劃部署,正在組織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行動。一是強化科技支撐黃河流城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與山東等地方強化部省戰略對接、政策協同、資源集聚、措施銜接,形成合力推動科技創新的良好局面。二是支持山東、陜西、四川等建設創新型省份,支持濟南、東營、鄭州、銀川、蘭州、西寧等沿黃城市建設創新型城市,形成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支柱、國家創新的戰略方陣、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三是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部署了一批重點研發任務,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深化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為解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發展質量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問題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就此次大會沿黃10省區科技廳發布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黃河科創聯盟發展聯合倡議書及黃河流域“揭榜掛帥”重大產業技術需求,王志剛說,這些內容都是下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著力點,應努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好東中西部協同聯動的“創新共同體”。近年來,科技部與各地方一道,大力推動科技援疆、援藏、援青以及科技入滇、支寧、興蒙等東西部科技合作,并成為充分利用科教資源、實現創新優勢互補的有效方式,成為深化區域開放創新、協同創新、融通創新的重要橋梁。黃河流域是橫貫東中西部的有機整體,流域各省區要著力加強協同創新、深化交流合作,在項目攻關、平臺聯建、資源共享等方面加強協作協同、實現共享共治,努力構建黃河流域“一條龍、一體化、一盤棋”的科技創新格局。
二是依托國家自創區和高新區等核心載體加強協同創新。沿黃國家自創區和高新區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加大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力度,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深化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創新創業人員的交流合作,推動人才柔性流動,建立健全充分調動創新人才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體制機制。真正做到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讓改革政策先行先試、創新要素資源高效集聚、開放創新合作持續擴大,成功實踐“雙向飛地”“異地孵化” “共管園區” 等跨區域創新合作新模式,讓自創區、高新區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創新驅動發展的示范區。
三是建設產業鏈創新鏈有效融合的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轉化平臺。只有走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市場化應用的“最后一公里”,協同科技創新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才能長效,才能惠及更多民生福祉。沿黃各省區要統籌資源,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立足實際、揚長避短,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一批規模效應突出、產業特色鮮明、科技水平領先的創新型產業集群。要加快發展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促進產學研各方合作,提高沿黃省區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水平,增強平臺服務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跨省市轉移轉化,推動高質量科技供給加快轉化為支撐區域創新發展的新動力。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