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逆勢增長,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智能制造業等硬科技、顛覆性技術支撐引領雙創,科技雙創生態不斷優化,就業型創業蓬勃興起,孵化載體推動高質量發展。
完善雙創生態體系
支撐科創高質量發展
目前,我國有1.5億戶市場主體,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雙創主體。為讓這些經濟大海中的一艘艘小船順利遠航,我國進一步完善雙創生態體系,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2021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提出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不斷提升企業開辦服務水平的通知》,有效破解企業開辦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7月,我國制定出臺的第一部整合了所有市場主體登記規范、管理規則的新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正式對外公布。
2021年,各地把雙創推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例如,吉林省政府印發《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升級若干政策舉措》;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創業江淮”行動計劃(2021—2025年)》;云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云南省提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帶動作用進一步促改革穩就業強動能任務清單》;常德高新區出臺鼓勵創新創業發展“十條措施”。
截至目前,我國已培育212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511家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1.4萬多家眾創空間和孵化器,支持30個城市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培育支持200家實體開發區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型、專業資本集聚型等創新創業特色載體。
2021年,全國“雙創”活動周、“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等活動深入開展,顛覆性技術專業賽、大中小企業融通專業賽等行業賽與時俱進。我國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我國已培育認定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877家,超過4000家高校院所等單位的大型科研儀器向企業開放共享。
堅持創業帶動就業
扶持就業型創業發展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二者既關系著群眾安居樂業,也關系著國民經濟發展。
2021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入組織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的通知》。截至2021年8月底,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已累計創造就業機會240萬個。
創業是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就業。當雙創步入縱深期,我國進一步扶持退伍軍人創業、返鄉入鄉創業、大學生創業等就業型創業發展。
為促進退役軍人到企業、產業集聚的各類開發區實現穩定就業、投身雙創實踐,2021年1月,退役軍人事務部等8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退役軍人到開發區就業創業的意見》。3月,國家發改委聯合多部門印發《關于依托現有各類園區加強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的意見》。10月,針對大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面臨的融資難、經驗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
各地也積極行動,推動創業帶動就業量質齊升。2021年以來,北京市加大創業服務力度,實施創業帶動就業3年行動計劃,通過提供資金、政策、人才等服務,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前三季度,江西省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40.97億元,直接扶持個人創業6.65萬人次,帶動就業29.18萬人次;前三季度,河北省創新創業服務104.9萬人次,新發創業擔保貸款12.64億元,扶持創業0.54萬人,帶動就業1.46萬人,河北省城鎮新增就業80.7萬人。
孵化載體蓬勃發展
科技雙創活力持續釋放
2021年以來,由孵化器、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等共同構成的科技創新創業服務支撐體系,推動科技創新服務深度專業化、市場化、資本化。
這一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對我國第一個創業孵化服務國家標準——《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規范》宣貫,《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和服務規范》2021年5月正式實施;各地孵化載體進一步探索投融資:國內首個“科創孵化板”正式開板、創業黑馬與安徽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各地孵化載體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不斷升級:新疆眾創空間創業孵化器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云科稅通”平臺、西藏建設雙創載體服務管理平臺項目。
這一年,針對特定企業和特定人群的雙創孵化載體相繼誕生:國內首個專精特新孵化基地亮相杭州夢想小鎮、武漢首個瞪羚企業谷在岱家山科創城揭牌、深圳天九獨角獸孵化加速體驗中心正式開啟、重慶江北嘴博士后創新創業園揭牌;推動創業與產業緊密結合的專業孵化器不斷涌現:北京大興機場綜保區生物醫藥孵化器項目開工、“一帶一路”環境技術轉移與產業孵化器揭牌;港澳臺雙創孵化載體合作更緊密:香港科技園與香港科技大學首次在內地成立孵化基地、廣東佛山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基地二期開園……
2021年前三季度,1692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幫助1263家創業團隊及1007家初創企業獲得投融資,總金額約80.8億元。1093家國家級孵化器累計幫助在孵企業獲得312.6億元。提交統計的103家大學科技園科技成果轉化總計3991件,其中依托高校的轉化數量1900件,產生科技成果4925件,專利申請數4293件。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