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興則國家興,人才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對我國人才事業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
1月26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人民日報》撰文《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力量》,呼吁教育系統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和創新高地貢獻力量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懷進鵬千秋基業,人才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時代人才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對我國人才事業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動員令,為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興則國家興,人才強則國家強。教育系統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抓住機遇、超前布局,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01 堅定自信,充分發揮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有各項事業發展的廣闊舞臺,完全能夠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完全能夠培養出大師。我們要有這樣的決心、這樣的自信!”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必須把握戰略主動,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2025年、2030年、2035年三個重要時間節點,提出了明確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目標。我們要按照這一“時間表”“路線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定不移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高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牢固樹立正確人才觀,使教育領域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讓黨旗始終在育人一線高高飄揚。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校教育管理全過程,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專業教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加快健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突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大力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雙一流”建設,引導高校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高起點布局支撐國家原始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學科專業。深化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改革,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布局交叉學科專業,發展應用型學科專業。加大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力度,強化科教協同和產教融合育人,加快培養急需緊缺人才,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積極發展職業教育,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內薄弱、空白、緊缺學科專業,同世界一流資源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主動走出去、積極引進來,有效拓展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渠道。系統謀劃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發揮在線教育優勢,為每個人完善自身、成長成才提供充分的學習資源和便利條件,全面挖掘和釋放人才紅利。
著力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要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支持高校特別是“雙一流”大學發揮培養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強化長周期培養和穩定性支持,加大“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實施力度,建設一批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多渠道選拔對基礎學科有志趣、有天賦、有潛力的青年英才,深入推進基礎學科招生培養改革,不斷擴大基礎學科專業招生規模,保持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整體規模穩中有升,吸引最優秀的學生立志投身基礎研究。創新育人模式,突破常規培養,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教育,深化書院制、導師制、學分制改革,推進小班化、個性化教學,讓具有發展潛力的拔尖學生成長成才。
02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極參與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建設
戰略人才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充分發揮高校特別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人才集聚中的重要作用,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把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抓好抓實。
培養造就更多戰略科學家和大先生。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創新人才,也很難產生高水平的創新成果。要大力發現和培養一批站在科學技術發展最前沿,能夠進行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思考,具有卓越科技組織領導才能的戰略科學家,支持他們在引領重大原始創新、參與教育和科技戰略頂層設計、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創新發展、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發揮帥才作用。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四有”好老師要求,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做具有大學問、大情懷、大格局、大境界的大先生,厚植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堅實基礎。
支持培育一大批學科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團隊。高校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關鍵“卡脖子”問題,加快在優勢高校布局建設前沿科學中心和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強化有組織的科研攻關,給予人才充分支持和信任,讓更多人才從國家科技創新主戰場上涌現出來,從高校科技創新主力軍中成長起來。立足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著力培養造就具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理論功底扎實、勇于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中青年學術骨干,支持他們聚焦中國問題、闡釋中國理論、講好中國故事。深化國際學術交流合作,搭建國際化創新平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使更多全球智慧資源、創新要素為我所用。
加大對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培養青年人才就是奠基未來。要引導高校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梯隊建設,把政策重心和工作重點放在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上,完善優秀青年人才全鏈條培養制度,加強高校優秀畢業生接續培養。做好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實施工作,擴大青年人才項目支持規模,優化支持方式。鼓勵科研項目團隊吸納更多青年人才參與,放手讓他們到科研一線的重要崗位上鍛煉,支持他們挑大梁、當主角。制定實施基礎研究人才專項,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具有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促使他們快速成長、早擔大任。有針對性地解決青年人才面臨的實際困難,讓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業。
培養更多卓越工程師。立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加快布局建設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加大理工科人才培養分量。深入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增強學生愛黨報國、敬業奉獻的精神,提高學生的技術創新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推進產學研合作教育,完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重點建設一批工程領域碩士點、博士點,將學生完成企業特定研究課題和項目作為學業重要內容。深化工程教育改革,鼓勵校企共同設計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實施培養過程,實行校企“雙導師制”,探索實行高校和企業聯合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機制。
03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學校和人才生機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用人主體授權”“積極為人才松綁”“完善人才評價體系”。人才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準確把握教育規律、人才成長規律和人才工作規律,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系統思維,以完善體制機制為重點、營造良好氛圍為關鍵,全面做好各項工作,為人才心無旁騖鉆研業務創造良好條件。
健全教育人才工作領導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要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的理念,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最優先位置,切實推動完善黨對人才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大人才發展投入,優化教育系統人才表彰獎勵制度,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把做好人才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高校黨建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要內容,引導廣大人才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聽黨話、跟黨走。落實好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密切思想聯系和感情交流,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等各方面優秀人才都吸引過來、凝聚起來。
加大授權松綁力度。以激發活力為核心,根據需要和實際向學校充分授權,切實發揮好學校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中的積極作用。指導高校深入落實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政策,確保科研經費既“用好”又“好用”,用到該用的地方、用到刀刃上,落實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的理念。統籌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社會事務進校園等,盡量減少對學校和人才不必要的干擾。推動學校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對人才的服務意識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約束和外部監督機制,確保下放的權限接得住、用得好。
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流動機制。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落實落地,加快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推動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引導高校完善評價標準,改革評價方式,科學設置人才評價周期,堅持開展分類評價。推動重大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責任制和“軍令狀”制度,實行“揭榜掛帥”,讓人才把才華和能量充分釋放出來。堅持正確導向,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引導廣大人才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追求真理、嚴謹治學,淡泊名利、潛心研究,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甘為人梯、獎掖后學,身懷愛國之心,砥礪愛國之志。選課題、做研究、寫論文都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著力解決國家最重大、最關鍵、最急需的科學技術問題,努力為國盡責擔責。強化學術道德、科研誠信、科研倫理建設,破除論資排輩、圈子文化。嚴格人才計劃評審紀律,營造風清氣正的評審環境。大力宣傳教育系統人才先進典型,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推動在全社會形成尊重人才、崇尚科學的風尚,讓更多的青少年心懷科學夢想、樹立創新志向。
文中釋放出了多個備受基礎教育界關注的重要信號:加大“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實施力度,建設一批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多渠道選拔對基礎學科有志趣、有天賦、有潛力的青年英才,深入推進基礎學科招生培養改革,不斷擴大基礎學科專業招生規模。
業內人士分析,這也意味著未來高考強基計劃有望擴招、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力度加大、基礎學科專業招生規模將擴大。
01 高考“強基計劃”有望擴招
什么是“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是指2020年1月教育部下發的《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取消自主招生,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定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出基礎學科支撐引領作用,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強基計劃是在綜合往年自主招生、綜合評價政策基礎上開創全新的人才招錄培養一體選拔模式,顛覆以往所有的高校選拔考試模式。
強基計劃試點學校都有哪些
2020年強基計劃試點院校為36所雙一流A類院校: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強基計劃”有啥新看點
強基計劃突出高考成績的重要性
強調高考分數的重要性,讓競賽生不再有特別的優勢,各高校也少了自主把控的空間,相應地自主招生過程中的各種亂象也可以有效避免。
強基計劃更注重基礎學科人才的培養
強基計劃的定位在教育部文件第二條就說得非常清楚: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在人才的培養上,教育部已經明確規定:配備一流的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 實行小班制,導師制,暢通成長發展通道,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等。強基計劃不僅僅是要解決人才選拔的問題,重點是要解決人才培養和出路問題。他們的出路不僅僅限于就業,而在于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哪些人最受“強基計劃”青睞
強基計劃招生對象更注重對基礎學科的濃厚興趣,更注重綜合素質優秀。以下三類考生均符合強基選拔要求:
1、高考成績優異,
2、學科競賽銀牌+高考成績良好,
3、學科競賽獎項+高考成績優秀。
強基計劃擴招誰最受益
業內人士分析稱,“強基計劃”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降分錄取,因為這種招生方式采用的是高考成績加校測成績的綜合成績。
對于走競賽路線的學生來說,強基計劃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因為眾多高校都從政策上傾向于招收學科競賽獲獎的學生。比如復旦大學2021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中,就把考生分為A、B兩類,其中A類是不走競賽路線的普通高考生,B類是獲得過數學、物理或化學國家一、二等獎的競賽生。
復旦大學的招生政策明顯在傾向B類考生,因為A類考生還需要參加大學組織的筆試,而B類考生只需要達到最低錄取線就能被錄取。
下一步,強基計劃如果擴招,對于優秀學子而言,無疑是個超級利好消息,畢竟上名校的路又寬了一些。
值得關注的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早在2021年就啟動“強基計劃”的擴招。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北京大學強基計劃入圍比例是1:5。以浙江省為例,2020年,浙江省入圍人數是64*5,即320人(不含破格入圍人數)。而2021年北京大學強基計劃入圍比例是1:6,意味著參加校測人數是66*6,即396人,增加了36人(不含破格入圍人數)。
從全國而言,2020年,北京大學強基計劃全國招生約900人左右。2020年校測人數是4500人,而2021年擴到5400人以上,增加了近1000人。
02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加大實施力度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是由教育部2009年底開始實施,目的就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這項計劃是由中央專項直接撥款來支持入選研究型大學,立足于中國的未來,培養拔尖的、優秀的大學生,著眼于培養世界基礎科學中的領軍人物。截止2011年,全國(不含港澳臺)共有20所高校入選。該計劃首先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5個基礎學科開始試驗,由教育部聯合中組部、財政部共同實施。
下一步,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將加大實施力度,建設一批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03 基礎學科專業招生規模將擴大
據了解,基礎學科相關專業是培養學生理論水平和科學研究方法的,所學的課程偏重基礎理論。基礎學科的相關專業主要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等以及分支學科。
這些專業在名稱上都帶有“學”字這些學科方向的專業,適合做精做深,通過考研積累深厚的知識基礎,可以為將來從事科研與教學奠定雄厚的知識基礎。
根據懷部長的最新講話精神,今后將多渠道選拔對基礎學科有志趣、有天賦、有潛力的青年英才,深入推進基礎學科招生培養改革,不斷擴大基礎學科專業招生規模,保持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整體規模穩中有升,吸引最優秀的學生立志投身基礎研究。
這也意味著,未來,基礎學科專業的招生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對這些專業感興趣或有潛力的學生,將來在高考中將得到更多的機會。
來源:《現代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