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早在2018年,Gartner就曾預測,到2022年,邊緣計算將成為所有數字業務的必要需求。日前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加強面向特定場景的邊緣計算能力,強化算力統籌和智能調度。下面小編將梳理匯總主流分析機構對邊緣計算未來發展趨勢的預判。
IDC
到2022年,40%的中國1,000強企業將重置云選擇流程,以關注業務成果而非需求,評估從設備到邊緣以及從數據到生態的云服務商產品組合,以尋求在滿足政策情況下加速創新。
2024年,將有25%的組織將通過邊緣數據與云平臺上的應用集成來提高業務靈活性;到2026年,50%中國企業的CIO將要求云和電信合作伙伴提供安全的云到邊緣連接解決方案,以保證數據收集的性能和一致性。
Gartner
邊緣計算實際上正在許多客戶的環境中實施,創造收入、節省資金、提高安全性和客戶體驗,并啟用全新的應用程序和數據模型。簡而言之,Edge已經從概念和炒作轉變為成功的垂直行業實施,通用平臺的地位正在迅速逼近。
到2025年有75%的數據將產生于邊緣,2023年底有50%以上的大型企業將至少部署6個以上的邊緣計算應用,主要用于物聯網或者沉浸式的邊緣計算體驗。
Forrester
在2022年對于智能基礎設施的投資將增加40%。5G、物聯網以及邊緣計算等技術將推動智能基礎設施加速增長。例如,邊緣計算產生的洞察力可以幫助優化交通、減少擁堵,以及為公共安全保駕護航。5G、車路協同和邊緣計算的有機結合將驅動自動駕駛的集裝箱卡車以及導引車,幫助港口和機場提高效率。
CIR
到 2025 年,邊緣計算基礎設施收入將達 179 億美元,而用于支持提升邊緣數據傳輸的光模塊和網絡投資將增加 10 億美元。邊緣計算是數據通信的下一步。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城市和物聯網等新型流量是驅動邊緣計算基礎設施收入的主要動力。
CB Insights
到2023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340億美元,預計邊緣計算基礎設施到2028年將達到7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如此巨大的市場必然會孕育邊緣計算的技術、架構和生態規則。
畢馬威
5G有能力支持數十億聯網設備傳輸海量數據。自動駕駛、制造、運輸、醫療保健等領域和活動將依賴于即時數據傳輸。同時,邊緣計算的興起使處理能力向用戶靠近,提升我們將需依賴的應用程序的速度效益和降低延時。結合5G和邊緣計算技術,可以顯著改善帶寬和延時,使承諾可實現的“溝通隨時隨地”變為現實。
到2023年,隨著5G和邊緣計算的更廣泛應用,工業化制造、互聯醫療保健、智能運輸、環境監控、游戲五個目標行業將在涵蓋連接性、硬件、軟件和服務的整個生態體系中創造超過5,000億美元的年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