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京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三大挑戰(2022)”。發布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主任盧錫城主持。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三大挑戰(2022)”分別是信息領域、微電子光電子、光學工程、測量計量與儀器、網絡與通信、網絡安全、水聲工程、電磁場與電磁環境效應、控制、認知、計算機系統與軟件、計算機應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
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陳左寧表示,在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成為全球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科技領域的背景下,及時把握電子信息領域的研究進展、發展趨勢和面臨的挑戰,對我國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余少華表示,在“雙循環”戰略下,如何快速有效組織國內外優勢科技力量,構建新型體制機制,攻克系列關鍵核心技術,補短板,加長板,建立與新時代大國競爭力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信息體系,確保國家在信息領域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與往年相比,“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三大挑戰(2022)”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方面有所突出,即如何建立國家、省、市三級重大突發事件信息化決策體系。如何整合相關部門的數據資源和科技力量,包括醫療衛生、公安、交通、建設、環保、教育、能源、民政、國企數據等,建立重大突發事件大數據綜合平臺,形成預警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小,是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提升國家綜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挑戰。
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從2014年起開展“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研究”系列工作。2018年以來,項目組織院士、專家300余人,凝練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趨勢和挑戰,為我國科技人員準確把握電子信息領域發展趨勢提供參考,為我國制定電子信息科技發展戰略提供支撐。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