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記者初步統計發現,今年針對企業等市場主體的減稅降費等舉措已經超過30項。
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是今年應對經濟下行的關鍵舉措之一。
繼國務院常務會議給出針對工業服務業的減稅降費大政后,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多部委公布的兩則文件中,詳細披露減稅降費政策細節,得以一窺今年減稅降費呈現的四大特征:規模大、更精準、階段性和更豐富。
1萬億至2萬億元之間
近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部委公布了《關于印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和《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下稱《政策》)。加上此前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布的今年減稅降費政策,第一財經記者初步統計發現,今年針對企業等市場主體的減稅降費等舉措已經超過30項。
當然,未來還將有新的減稅降費舉措出臺。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訴第一財經,預計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會公布今年完整的減稅降費政策。去年減稅降費規模約1.1萬億元,今年中央已經明確實施力度更大的減稅降費政策,因此不難預計今年減稅降費規模將繼續超過1萬億元。
事實上,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尤其是疫情沖擊,2019年至2021年連續三年減稅降費規模均超過1萬億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萬億元。減稅降費政策對應對困難挑戰、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發揮了關鍵作用。
不過受經濟下行、減稅降費等影響,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加大,而且連年減稅降費之后,2020年中國宏觀稅負(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降至15.2%,處于世界較低水平。
財政部部長劉昆去年撰文表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政府公共服務保障水平需要不斷提高,宏觀稅負宜保持總體穩定,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財力保障。
多位財稅專家對第一財經表示,考慮到財政可承受能力,一般情況下,今年減稅降費規模不會超過2萬億元。而且減稅降費已經重回結構性政策,更加精準。
聚焦中小微、制造業、困難行業
由于疫情沖擊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行業恢復不均,制造業、餐飲、交通、旅游等行業受沖擊更大,小微企業、個體戶應對風險能力更弱,因此今年減稅降費“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這從不少減稅降費政策細節中可以看出。
比如,去年第四季度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費2162億元,這筆錢需要在今年上半年繳納,但前述《通知》明確,將2021年四季度實施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部分稅費政策,延續實施6個月。這意味著不少企業將在今年10月份再繳納這筆稅費,減輕了企業現金流壓力,實際上相當于政府延長對企業的無息貸款。
而這項政策的受益對象,首先是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成本增加的制造業,且只針對風險應對能力相對較弱的中小微企業,具體標準是年銷售額4億元以下,其中2000萬元以下的制造業小微企業稅費全部緩交。
另一項減稅舉措,是加大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中小微企業2022年度內新購置的單位價值500萬元以上的設備器具,折舊年限為3年的可選擇一次性稅前扣除,折舊年限為4年、5年、10年的可減半扣除。此舉實際上也是增加當年中小微企業所得稅扣除金額,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
上述《通知》明確了適用中小微企業標準,比如信息傳輸業、建筑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標準為從業人員2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下,或資產總額12億元以下。
除了中小微企業外,困難行業也是這一輪減稅降費政策聚焦對象。
根據上述《政策》,2022年暫停鐵路運輸企業、民航業預繳增值稅一年。免征輪客渡、公交客運、地鐵、城市輕軌、出租車、長途客運、班車等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增值稅。另外,對餐飲、零售、旅游、交通客運等特殊困難行業,允許有條件地方緩征部分社保費。
財政紓困手段全上
今年財政政策為給企業紓困的手段方法十分豐富,不僅僅只是減稅和降費,還涉及緩繳稅費、財政補貼、費用返還、融資擔保、政府采購等方面。
在具體減稅政策方面,相關舉措幾乎涉及所有稅種。
比如,根據《政策》,今年延續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2022年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繼續分別按10%和15%加計抵減應納稅額。這涉及國內第一大稅種增值稅。前述加大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涉及第二大稅種企業所得稅。而延續年終獎單獨計稅優惠政策等,涉及第三大稅種個稅。
另外,2022年擴大地方減半征收“六稅兩費”適用范圍擴至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涉及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等地方稅種。
在降費方面,比如今年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政策執行到明年4月30日等。
在緩稅費方面,除了上述緩繳制造業稅費外,國家允許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結余較多的省份,對服務業中的餐飲、零售、旅游企業,階段性實施緩繳政策。
在財政補貼方面,國家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餐飲企業、零售企業免費開展員工定期核酸檢測,對企業防疫、消殺支出給予補貼支持。2022年中央財政對符合要求的新能源公交車,繼續按照既定標準給予購置補貼,且退坡幅度低于非公共領域購置車輛等。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今年減稅降費政策手段十分豐富,呈現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特征,這可以更好地適用具體企業行業情況,以更好地發揮減負效應。
2019年以前,減稅降費政策多以制度性政策為主,比如降低增值稅稅率,提高個稅起征點、引入專項附加扣除、調整稅率級距等。此次疫情之后,為了應對短期疫情沖擊,減稅降費政策則主要以階段性政策為主,不少政策都是短期性政策。隨著經濟好轉,行業企業恢復正常運轉狀態,相關政策將到期退出,反之則會繼續延續。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出臺的不少減稅降費政策有具體實施期限,一般在1年至5年期范圍內。
劉昆近日撰文表示,今年要實施好組合式規模性減稅降費政策,讓更多市場主體享受實惠。圍繞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制造業等重點行業,堅持以階段性政策為主,與制度性措施相結合,兼顧財政承受能力和助企需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
來源:《第一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