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數字經濟”再次成為熱議焦點。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工業作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其數字化轉型必要性顯而易見。中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未來五年,中國工業要努力實現 “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正在成為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主要方向和關鍵突破口。數字賦能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將成為中國工業企業創新突圍、重塑競爭格局的重要支撐。
2022年初,國務院正式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縱深推進工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轉型,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動裝備數字化,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完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培育推廣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等新模式。
盡管已意識到數字化轉型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但對于大多數工業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依然處于初步探索的階段。由于工業企業涵蓋研發、生產、供應鏈、銷售、營銷全價值鏈,數字化轉型復雜度高,加之各個企業自動化程度參差不齊,因此數字化轉型絕不會是一朝一夕之功。當數字化轉型逐步深入,對每一家傳統企業來說都是知易行難,如何填補傳統業務場景與數字化技術應用之間的鴻溝?首先需要讓制造業的“人、機、網、場”實現互聯互通,需要讓生產過程可感知、可預測、可控制。對于工業自動化企業來說,數字經濟帶來的廣闊市場空間意味著機遇,但數字化時代對開放、互聯互通以及效率的需求也意味著更大挑戰。
摘自《自動化博覽》2022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