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提升江西省教師隊伍的專業水準,助推江西省教師質量的持續提升和教育質量的內涵發展,江西師范大學成立基于大數據的江西省教師質量監測、評估與服務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為“中心”)。中心以圍繞教師質量監測、評估與服務,產生一批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重大原創性技術和成果,培養和凝聚一批在大數據中心建設、教師質量測評、教師質量評估與診斷、教師教育與教師質量提升等層面的優秀人才,促進江西省教育學、心理學、統計與測量學、計算機科學、教育技術學等學科發展為中心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依托優勢協同發力
多年來,中心充分發揮江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的學科特色與傳統優勢,充分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建立江西省教師信息大數據中心,為教師質量動態監測提供技術支撐;構建教師質量評估與診斷的科學體系,為政府和學校優化教師隊伍建設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為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持續發展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中心成立后,迅速組織制訂了中心的研發規劃,并邀請國內知名專家把脈。中心充分發揮江西師范大學的學科優勢,高效匯聚各協同單位的資源與力量,在潛心開展相關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以中小學教師質量為重點,開發出國內領先的江西省教師質量服務體系。該體系聚“三全”(全員、全程、全面)數據與傳統填報、抽測數據于一身,融教師隊伍質量監測服務與教師個體素質評估、診斷服務,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發展服務與工作服務,監管服務與決策服務于一體,助推江西省教師質量和教育質量的提升。
中心先后發布了3批共計42個經專家評審、學術委員會集體研究決定的課題。在協同創新的理念下,課題由教育學院、計算機學院、文學院、數信學院、省教研室等多家單位協同進行。
多年來,來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項艱難險阻,齊心協力,創造出了一批有價值的成果,得到學校、省政府和國家的認可。《中小學課堂教學觀測與評價系統的開發》系統十分復雜,對基礎研究水平和軟件開發技術要求都非常高,僅前期的課堂教學行為觀測框架與行為分解這兩部分的工作就耗時近四年。
在中小學課堂教學觀測與評價系統的開發、該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工作中,中心協同江西師范大學數信學院、文學院、外語學院、省教育廳教研室及參與工作的博士生、碩士生,共同完成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學、生物九個學科、三個學段(小學、初中、高中)的指標體系的研發工作,并分別構建了各個學科的評價關聯關系體系,明確了指標的對應位置與計算邏輯。
科研突破成果豐碩
中心成立以來,多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果頗豐。
在科研創新方面,初步建成了江西省教師信息大數據中心、江西省教師質量監測、評估與診斷體系、教師管理決策與教師質量提升服務體系;獲批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有關部委等各類國家課題32項,立項經費1186.5萬元;共發表224篇SCI、SSCI、CSSCI、EI論文;申請軟件著作權4項;出版專著50部;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14項;獲得3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5人入選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5人入選省級以上人才計劃;相關成果支撐江西師大教育學獲得了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學前教育、心理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均被評為省“一流專業”。
在學科發展方面,中心依托教育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三大學科,形成了三個方面的學科集成:人才素養培育與人才測評,教育大數據挖掘與信息化教育,教育測量與智能信息處理。經過5年的努力,江西師范大學三大主體學科排名均有提升。
隨著學科建設協同實驗工作的持續推進,相關研究成果也越來越豐富,并產生較大的社會反響。尤為突出的是,中心研究人員持續4年協同指導并參與的《鄉土化、項目化、常態化:一所山村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獲評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實現了江西省在基礎教育類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上零的突破,團隊成員受邀參加2019年9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表彰大會。
學科建設研究成果趨于豐富,影響擴大的同時,國省兩級教學成果協同申報也成績喜人。中心研究人員扎根基層學校,帶領一線教師探索和總結的《中小學學科建設“三層九維”模型與協同實踐》獲評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心研究人員培育和指導《中考英語測試與教學互相促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數學化地圖的應用研究》獲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全部成果占到2018年江西省獲評基礎教育類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總量的80%。此外,中心研究人員協同指導一線中小學教師實施的16個教學改革項目還分別獲得2018年江西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二等獎。
針對教師教學、面向全省乃至全國基礎教育的軟件《中小學課堂教學觀測與評價系統的開發》研發成功,填補了我國教育領域的一項空白,目前已經上線,在江西省中小學和實驗校免費試用并提供指導。
不忘初心服務社會
協同運行中心圍繞教師質量監測、評估與服務,已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以大數據、云服務、項目反應理論、認知科學與診斷、智能學習、網絡社區、仿真決策和網絡系統集成的信息平臺,用于江西省教師質量的數據采集、監測、評估、診斷與服務。
中小學教師隊伍監測系統由江西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程艷教授課題組歷時3年開發,由唐天偉教授課題組負責基礎理論部分的研究工作。該開發工作創建并形成教師隊伍信息采集與評價的邏輯體系,幾經修改與調整,現已基本完成開發任務,并進入調試與完善階段。
中心積極指導基層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為服務各試驗區、實驗校,切實提升省內中小學教師教學質量,中心還組織省內一批名師在“N段—四環—五星”項目化教學范式的基礎上贊助出版了三個學段、九個學科的優秀課例精選叢書,共計23本。
中心于2013年首次提出“教學過程是一種生態系統工程”的教學理念,并推進“基于超循環生態教育理念的項目化教學改革實驗”,旨在推動實驗校的課堂教學變革和教師專業提升,為高質量教育體系研究和高校教育教學方法改革探索新路徑。在推進新理念落地的過程中,萬文濤教授率研究團隊結合理論與實踐,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提煉和簡化,總結出一套教學環節的設計技術,使廣大一線的教師在具體的實際操作中有章可循。
吉安縣敖城鎮的三錫坊前田希望小學開展基于超循環生態教育理念和“N段—四環—五星”項目化教學規程和改革實驗系列活動。自2014年以來,學校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山村小學的落地,實施“鄉土化”“項目化”“常態化”的探索。在江西省教師質量監測、評估與服務協同創新中心持續協同指導下,教學改革品質和效能大幅度提升,現已取得了一系列教學成果與育人成效。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