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2022年,全國高校新增1961個專業點、撤銷804個專業點,31種新專業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相比以往,此次調整力度大,涉及學校多。那么,調整的背后體現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哪些趨向,對未來將會有什么樣的影響?相關專家及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31個新增專業聚焦高精尖缺領域
碳儲科學與工程、空天智能電推進技術、生物育種科學、資源環境大數據工程、濕地保護與恢復、智慧林業、勞動教育、科學史等31種新專業正式納入本科專業目錄,列入相關高校2022年本科招生計劃。
專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和基本單元,專業的質量和結構,直接影響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直接關系高等教育支撐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什么要增設這些專業?
“從31個新增專業來看,體現了面向高精尖缺領域,優化本科學科專業目錄的基本思想。”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王傳毅說,“一是面向科技前沿,強化原始創新領域的深耕探索,例如服務深地深空探索的專業設置,開設行星科學。二是面向國家戰略急需,增設一批支撐關鍵領域的學科專業,例如,增設支撐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研發及技術專業,包括氫能科學與技術、可持續能源等。三是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增設一批適應數字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如智慧運輸工程、智慧海洋技術等;也增設一批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新興職業對應的專業,例如慈善管理等。”
西安工業大學教務處處長、博士生導師閆莉說:“本次新增的31個專業,包括儲能技術、集成電路、生物育種等領域緊缺專業,包括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智慧+’、‘智能+’等‘四新’學科交叉專業,也包括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其他專業,是我國高等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切實提高人才供給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舉措。”
“我們支持和鼓勵高校打破學科專業壁壘,不斷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增設交叉融合的新專業;推動高校積極開展專業優化、調整、升級、換代和新建工作,在不同類型高校中培育特色優勢專業集群,升級改造傳統專業,淘汰不適應社會需求、不符合學校辦學定位的專業,加快培養緊缺人才。”教育部高教司負責人解釋,此次調整總體考慮三個方面:服務國家戰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提高質量,優化結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增了勞動教育專業。王傳毅說:“這體現了本科專業調整對國家《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的積極響應,通過專業建設培養相關人才,強化對勞動教育規律的探索。”
撤掉804個專業點,集中力量辦好優勢專業
這次調整撤掉了804個專業點,其中有些學校一次撤銷十多個專業點,比如某理工學院一下子撤掉20個專業點,涉及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等多個門類。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大幅度的撤銷?
“這其實是高校具有充分辦學自主權的一種體現。”閆莉說,“各高校會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學校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專業結構調整具體策略,有些學校循序漸進、逐年調整,有些學校集中調整。”
王傳毅說:“很多是學校自主撤銷的。撤銷的原因主要在于,入口方面,生源不足、質量不高;出口方面,就業質量不佳;此外,還有一些專業,例如公共管理,更適合在研究生層面設置。”
王傳毅進一步分析:“撤銷體現出質量導向,各院校不求大求全,而是集中力量辦好優勢專業。同時,體現出更加遵循人才培養的規律,本科人才培養宜寬不宜窄,撤銷相對較細的本科專業,通過大類培養或是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培養,更能培養適應需求的高層次人才。”
“此外,更加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撤銷的省屬院校及民辦院校的專業居多,其撤銷的主要原因還是就業率不高。”王傳毅說。
此次專業增、撤工作共涉及2765個專業布點,占目前本科專業布點總數的4.6%。據統計,2012年以來,教育部因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支持全國高校增設1.7萬個本科專業點,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個專業點。
教育部高教司負責人說:“可以說,經過不懈努力,我們推進了一場數量足夠多、力度足夠大、頻度足夠高的專業結構改革。”
如何保障新設專業建設質量
“此次調整并不是一個單一的計劃,而是在政策上和中國高等教育系統改革緊密銜接,‘六卓越一拔尖’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新興學科專業的支持,而新增專業體現著國家在特定時期對高層次人才的結構性需求,新興專業或是已有專業也需要進一步優化核心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為人才培養奠定基礎。”王傳毅說。
如何保障新設專業建設質量?教育部高教司負責人解釋說,這次調整各高校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本校專業發展規劃和師資情況、辦學條件等,對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進行嚴格論證,研制人才培養方案。教育部專門組織4300余名專家進行評議,提出了38000余條意見和建議,反饋相應高校,指導高校在新設專業科學性、合理性、規范性上持續改進,保障專業建設的基本質量。
“另外,還以就業為導向,要求高校以翔實的人才需求調研數據作為增設專業的理由和基礎。為防止部分專業設置‘過熱’,對藝術類等專業加大調控力度。同時,將新增列入目錄的部分藝術類專業納入國家控制布點專業進行管理。”這位負責人補充道。
正如閆莉所說,本次專業調整,數量多、力度大,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大事件,是高等學校以自身發展小邏輯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邏輯的主動應答,體現了高等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責任和擔當。同時,閆莉提醒:“新增設專業的師資隊伍、課程與教材、實踐條件等內涵建設與經費保障等方面需要持續關注。”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