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陜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增長38.6%,高新技術企業增長32.3%,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33.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研發投入強度增幅超過此前4年的總和……創新發展亮點多多,科技創新施工圖效果初顯,與2021年3月起陜西舉全省之力推進的秦創原創新驅動總平臺建設密切相關。
借力平臺釋放潛能
秦,是陜西的簡稱,諧音勤奮執著;創,就是要創新、創業、創造、創優;原,是指要像白鹿原等黃土臺地那樣高高聳立,成為科創源頭、創新高地。在位于陜西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秦創原生態科創島展示大廳,古今交融的圖片和簡潔鮮活的文字對秦創原進行了闡發。
這個別出心裁、陜味濃濃的名字,散發著老秦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那股擰勁、闖勁。陜西聚集了10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機構、20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才,其中在陜兩院院士有72人,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蛟龍”潛海、“嫦娥”奔月、“天問一號”等都有陜西貢獻。同時,陜西人清醒地認識到,當地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還不夠高,科技成果轉化還不夠多,創新優勢變為發展優勢仍有較大潛力可挖。
“創新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也是最大的潛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一定要把創新驅動這篇大文章做好。”陜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國中表示,要進一步做優秦創原平臺,提升聚合力、輻射力,加速催生一批科創企業、科創產業。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以構建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為創新驅動加力加速,加快把創新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秦創原,由此應運而生、迅速成勢。陜西明確秦創原的總窗口設在西部創新港和西咸新區,當地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各市都可參與其中,并致力把秦創原打造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和總平臺,建設成輻射帶動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化、共享式、開放型、綜合性科技創新大平臺。
“通過構建科技創新產業化平臺,打造從研發到孵化、再到產業化的科創系統,有助使創新資源成為發展優勢,讓科創企業和科創產業迅速發展壯大。”西北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王靜認為,秦創原肩負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建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實現校地校企合作、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推進政產研深度融合等使命,將帶動陜西從科教強省邁向科技強省,助力追趕超越。
根據《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到2023年,當地自主創新能力將明顯增強,在重點領域建設50個以上創新聯合體、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及其他新型研發機構,攻克一批支撐產業和區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新技術產業化應用將不斷壯大,推廣轉化科技成果1000項以上,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達到2000家;創新生態環境將持續優化,建成雙創服務平臺30個以上,創新基金規模超100億元,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00億元。
完善機制促進融合
走進陜西高端機床創新研究院,只見一臺臺運轉中的機床不停發出嗡嗡聲。該研究院是在秦創原平臺上,由西咸新區管委會、西安交通大學與秦川機床集團共同打造的創新研發平臺,以齒輪磨床性能提升為突破口。這里主要進行關鍵技術研發、工程化能力建設等工作,同時還為孵化新型項目公司儲備核心技術。
“企業有需求、有資金,高校有人才、有研究,科教融合、產教融合能帶來新的突破。”陜西高端機床創新研究院院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趙萬華說,要實現新的突破,就要構建新的利益機制,形成可持續的鏈條。具體而言,由教授及其團隊占股80%、當地創促中心占股20%成立研究院,再由研究院占股30%、秦川機床集團占股70%成立陜西秦川高端齒輪裝備有限公司。
“我們不是一時頭腦沖動,而是基于多年的研究和觀察,借助秦創原契機搭建兩鏈融合的橋梁。融合不等于相互取代,必須各展所長。”趙萬華說,研究院有很強的問題意識,如瞄準如何用好機床,成立加工工藝技術中心;瞄準如何造好機床,成立設計與制造技術中心;瞄準如何改善高端機床動態性能,成立驅動與伺服技術中心;瞄準如何掌握高端機床核心技術,成立系統與控制技術中心。
據介紹,秦創原·秦川集團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項目已簽約,計劃于3月至年底建設研究院、裝備公司、實驗平臺、中試基地等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于一體的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下一步將充分發揮秦川集團作為陜西省數控機床產業鏈“鏈主”帶頭作用,通過打造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構建高檔數控機床集團化產業集群。
圍繞加速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近日,秦創原總窗口2022年一季度產業項目及配套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共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0家、中國500強企業6家、行業500強企業3家,總投資額達860.46億元。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土生土長的西安企業,一直專注于光子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于2021年12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興勝說,搞硬科技最重要的是人才,陜西出臺了許多政策,對企業科技創新起著重要作用。公司正積極參與秦創原,與平臺上的企業加強互動,促進研發資源共享。他認為,秦創原是一個平臺,不局限于一時一地,有助于大家更好互動、促進創新。
市場與政府同發力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陜西希望通過秦創原加快發展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培育壯大科技企業,努力構建中小企業“鋪天蓋地”、領軍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格局。作為政府搭建的平臺,秦創原建設中如何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是其實現成效的關鍵。
陜西省科技廳廳長孫科介紹說,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正按照“企業主體、人才主力、市場主導、政府主推”要求,加力加速推進工作。在抓好市場主體培育方面,發揮“春種”基金等作用,精準挖掘、對接、培育一批高質量科創項目;并精心遴選近幾年有望上市的33家企業,通過項目、平臺、人才等給予重點支持,加速推進科技企業上市進程。在發揮人才主力作用方面,引進培養一批企業亟需的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加快“科技經紀人”“新雙創”和“科學家+工程師”這三支隊伍建設。
2021年以來,西咸新區發布了支持秦創原總窗口建設15條等系列優惠政策,啟動建設金灣科創區、科創生態島等科創載體93個,持續打造人才聚攏、資金聚納、服務聚集、要素聚合、發展聚變的總引擎、大平臺。去年8月成立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作為線上線下服務的聯結點與承接實體。在該中心,設置有商事服務、政策服務、科技政務、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共5大類18個服務窗口,實現商事服務一體化、技術要素共享、政策咨詢兌現、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服務、創業孵化服務、科技創新活動等核心業務功能,為各類創新創業主體提供標準化、專業化、一站式的全流程服務。
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趙孝表示,深化專業服務有助于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當地建立了企業服務需求庫,提供點對點的精準服務。特別是打造“秦創原小程序”科技型企業服務總入口,確保新引進科技型企業通過小程序享受全流程服務。
在發展目標上,陜西省會西安也提出了秦創原“一總兩帶”建設總格局,即以西咸新區為總窗口,向東南橫跨高新區、長安大學城、航天基地的秦創原科技創新示范帶,向東北橫跨經開區、渭北新城、閻良區的秦創原先進制造業示范帶。西安市科技局局長李志軍表示,西安將堅持把秦創原建設作為兩鏈融合的關鍵環節,作為推動西咸一體化的創新示范,努力打造全域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新生態。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