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鋁價格飆升讓下游電解鋁行業不堪重負,但是一邊是行業嚴重虧損,另一邊卻是電解鋁企業還在拼命擴產,企業間相互"拼虧"。筆者認為身陷困境的電解鋁企業不能完全抱怨市場。反思我國氧化鋁和電解鋁行業的發展過程,不難發現我國鋁產業鏈是何等脆弱。
中國的電解鋁和氧化鋁企業之間一直是"三年河東、三年河西",并且這種你死我活的狀況還在繼續。一個產業要想穩健發展離不開上下游間的良好合作,構建和諧的產業鏈勢在必行。對于當前亟待解決的電解鋁與氧化鋁的矛盾,專家認為除靠組建聯合談判組外還應盡快調整產業結構、理順產業鏈的合作關系。
成本之痛
2003年以來,氧化鋁價格在巨大市場缺口的推動下一路飆升,并絲毫沒有走低的跡象,因此電解鋁全行業面臨巨大壓力。
從2004年1月起,國家開始對電解鋁行業實施宏觀調控,取消優惠電價外又多次上調電價,出口退稅率下調直至取消等一系列的措施讓電解鋁企業雪上加霜。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到2004年底中國還在運行和具備運行條件的電解鋁企業為113家,較2003年減少28家。2005年,氧化鋁價格依然高位運行,電解鋁成本與銷售倒掛,落差達到30個百分點,于是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也開始支撐不住了,整個行業的虧損面達到85%。業內人士認為,如果這樣持續下去,電解鋁全行業恐怕難逃厄運,繼而產生蝴蝶效益,反過來影響到氧化鋁行業和下游的鋁加工行業。
低集中度難成合力
當電解鋁行業面對高價位氧化鋁顯得無所適從時,同樣經歷原料漲價之痛的我國銅冶煉企業卻團結起來,組建了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組較好地發揮了作用,爭取到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在近兩年擺脫了困境。電解鋁企業能否借鑒這一經驗呢?在電解鋁行業,組建原料采購聯合組并非沒有可能,也肯定會有明顯成效,但電解鋁的情況有別于銅冶煉。
一方面,我國電解鋁行業集中度沒有銅冶煉高。電解鋁企業大多年產量在5萬噸以下,只有23家企業的年產量過10萬噸。集中23家的產量也只占到整個電解鋁產量的50%。電解鋁企業不僅規模小,且所有制不同,優劣勢明顯,很難形成合力。
另一方面,我國電解鋁長期以來都是現貨采購,市場波動大。2001年9月我國對氧化鋁實行進口登記管理,只有中鋁公司、五礦集團和6家電解鋁企業擁有進口資質。但這并沒有從根本上降低我國氧化鋁價格的國際市場風險,相反滋生出利益的單邊主義,原料定價權仍掌握在進口商手中。雖然今年6月我國再度松動對氧化鋁進口,新增12家電解鋁企業進口權,但業內對此并不看好。
上下游關系脆弱
近幾年,電解鋁企業擴張大都打的是無準備之仗,在擴產時并沒有簽訂原料合同,往往是筑了灶臺才找米,且產能集中投放過大。
另外,電解鋁與氧化鋁行業之間沒能建立起戰略伙伴關系。在國外,電解鋁與氧化鋁企業間是利益共同體,大都簽訂長期供貨合同,規避風險。而我國企業與國外原料供應企業大部分是現貨和短期合約,市場波動大。盡管我國電解鋁與氧化鋁企業之間也有部分合約,但當現貨價低于長期合同,或國外價格低于國內價格時,合同便成了一紙空文。
應聯合減產
如今氧化鋁價格的瘋狂上漲實際上是電解鋁企業與氧化鋁企業間利益的博弈。正如專家指出的那樣,在中國目前還不能左右國際商品價格的背景下,企業要想避免市場沖擊,應多學習銅原料聯合采購談判組的做法,形成合力,變被動為主動。同時電解鋁企業要想脫困,當前必須著眼于行業發展戰略的調整。要降低當前的氧化鋁價格就要減少原料需求量,電解鋁企業應該實施聯合減產行動。
然而,這個已被銅冶煉行業驗證的有效舉措在電解鋁行業有人提起,卻沒人響應。而且在氧化鋁價格依然高漲,電解鋁行業嚴重虧損之時,電解鋁企業卻還在拼命生產,業內稱之為"拼虧現象"。有專家指出,如果不盡快制止電解鋁企業盲目生產的現狀,電解鋁行業最終將受到重創。雖然目前業內有成立電解鋁行業組織的呼聲,但何時成立何時發揮作用卻是一個大懸念。
上下游應聯手而非"窩里斗"
我國當前97%的氧化鋁產量集中在中鋁,中鋁2005年氧化鋁產量將達到720萬噸。按噸鋁消耗2噸氧化鋁計算可生產360萬噸電解鋁,而現在中鋁下屬的電解鋁企業氧化鋁消耗量不過240萬噸,還有480萬噸的產量需要國內電解鋁企業消化。隨著其后續擴產項目達產達標,自我消化的難度更大。一方面現中鋁雖然從氧化鋁市場上獲得了巨額利潤,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氧化鋁消耗不到50%,其一樣面臨著風險。
電解鋁行業由于此輪氧化鋁市場的沖擊也開始意識到現貨采購的風險,一些企業開始加強同中鋁的合作。專家認為,企業雙方都應該借鑒國外通行的利益平衡原則,通過簽訂長期合同確保雙方的利益,而不是"窩里斗"。與此同時,我國氧化鋁仍需一定數量的進口,中國企業應聯合組建統一的采購體去國際市場上采購原料,以增加討價還價的砝碼,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過多地放開氧化鋁進口權,走"單打獨斗"的路子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