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公布企業創新積分制首批試點國家高新區“創新積分500”企業名單。其中,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中科曙光國際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等200家企業入選初創期企業名單;新華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200家企業入選成長期企業名單;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家企業入選穩定期企業名單。
“‘企業創新積分制’,作為科技金融新型政策工具,以企業創新能力量化為抓手,建立了一座科技和金融融通互信的橋梁。”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企業創新積分精準識別和有效發現創新能力強、成長潛力大的科技企業,主動為積分企業增信授信,引導技術、資本、人才等各類創新要素資源向企業集聚,對于充分激發微觀主體創新活力,助力科技企業快速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一頭是豐富的金融資源,一頭是面廣量大的科技企業創新需求,如何暢通資本供需實現“破壁對接”? 如何通過政策設計和政策工具引導各類金融服務,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企業和科技項目提供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的金融支持?
賈敬敦指出,“積分制”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下實下活科技金融棋子,為聚焦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弱項,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推動金融體系更好適應新時代科技創新需求,蹚出了一條 “破舊、立新、聚合”3個層次共同發力的新路。
破舊 釋放新動能
科技創新具有成本高、周期長、風險大等特點,從科技研發到成果轉化應用再到市場開拓、產生效益和投資回報,每個階段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不容忽視的是,在科技企業和金融資本之間,仍有一些無形的鴻溝難以逾越。
科技企業遇到“融資的高山”怎么辦?為破解我國金融服務對科技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包容性”不足問題,切實提高科技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和便利性,根據科技部黨組工作部署,科技部火炬中心于2020年12月在杭州高新區、廣州高新區等13家國家高新區,率先啟動了首批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意在推動適應高質量發展新要求的科技金融與科技企業協同發展。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推動適應高質量發展新要求的政策創新,這是題中應有之義。”賈敬敦表示,“積分制”是科技金融政策工具的主動創新成果。試點工作實施兩年來,以企業創新能力量化評價為手段,“積分制”跳出了傳統“給項目”“批牌子”的老路,建立了一種精準支持企業創新的新型政策工具。
“積分制”如何破舊釋放新動能,在現有金融結構中釋放銀行體系服務科技企業產業化不同階段融資需求的能力和動力?
“信貸融資支持科創的新模式——企業創新積分貸,就是一大創新。”賈敬敦介紹,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積極推動下,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均已在總行層面推動設立了“企業創新積分貸”專項金融產品,根據創新積分對科技企業進行無抵押信用貸款。各試點高新區積極加強與各類銀行機構的合作對接,聯合設立了“企業創新積分貸”等專項金融產品30余項。積分企業只要在創新積分平臺上點擊“金融服務”,即可獲知貸款授信額度,積分越高,授信越高。對于在線辦理科技貸款,切實起到了“小積分、大應用”“四兩撥千斤”的政策帶動效應,促進了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賈敬敦透露,2021年,各銀行機構對2.23萬家積分企業增信授信289.9億元,同時地方政府對積分企業提供財政資金支持達56.3億元;預計2022年積分企業將達到8萬家,專項貸款超過1000億元。目前,山東省、河北省等均已將“企業創新積分制”面向全省推廣實施。
立新 實現“破壁對接”
作為社會資源配置的樞紐,金融既能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又能為規避化解創新風險提供金融工具和制度安排。因此,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的創新發展和助推支持。活躍的金融市場、暢通的融資渠道和良好的金融環境,是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推進科技信貸服務能力建設,強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外部支撐,科技部火炬中心經過兩年來的試點實踐和主動探索,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積分制’典型政策經驗。”賈敬敦說。
例如,科技部火炬中心制定了全面客觀反映企業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20項核心積分指標,鼓勵試點國家高新區結合地方實際,在20項核心指標的基礎上,自主完善并擴充形成地方積分指標,進一步提升創新積分指標評價精準度,主動識別和精準發現更多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企業。
落實“放管服”要求,組織試點國家高新區建立企業創新積分制信息平臺,主動協調并從地方科技、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政務系統中直接“抓取”企業積分指標數據,切實做到企業“零填報”,在保障數據真實度、認可度、權威性的同時,也大大減輕了企業參與試點的工作負擔。
組織試點國家高新區根據企業成長階段和行業領域,分類計算企業創新積分,深入拓展積分應用場景,將原本分散在科技、財政、發改、工信、人才等部門的涉企政策與創新積分緊密掛鉤,以創新積分為依據,精準量化地支持園區科技企業,實現了“積分兌現一網通”“創新政策一網清”,大大增強了企業的政策獲得感。
試點中,科技部火炬中心依據各試點國家高新區的積分企業數據和20項核心指標,對首批13家試點高新區內的2.23萬家積分企業數據進行了標準量化和積分排序,分階段、分領域擇優遴選了積分500企業的名單,定向推送給相關部門及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儲銀行、中金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等重點金融機構,聯合研究構建精準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新型政策體系和金融產品。2.23萬家企業中,初創期企業共有5647家(成立5年以內),占比達到25.3%,較好地實現了對早期科技企業的覆蓋,起到了對初創企業的價值發現作用。
聚合 讓創新奔涌
“科技與金融深度‘聯姻’,為企業創新發展賦能。 通過深層次‘聚合’,讓創新不斷奔涌。”賈敬敦表示,“積分制”在探索中前進,優中選優打造“中國創新記分牌”,以“聚合”之姿撬動的力量不容小覷。
比如,探索共建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科技部火炬中心與中國工商銀行聯合啟動實施了“十百千萬”專項行動,支持中關村示范區、上海紫竹高新區、深圳高新區等10家國家高新區與中國工商銀行聯合建設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帶動100家以上國家高新區與中國工商銀行創新政銀合作模式,每年新遴選1000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進行重點支持,預計到2025年實現中國工商銀行高新技術企業融資余額突破1萬億元。
構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協調的科技金融體系。科技部火炬中心與大灣區投資基金圍繞支持硬科技企業開展合作,目前基金已在廣州高新區注冊成立并正式運營,預計2022年將聚焦集成電路、綠色能源、生物醫藥等三大領域投資20個以上重大產業化項目。該母基金將在2022年正式設立運營,基金總規模300億元。
聯合建設全國科技金融數據庫。科技部火炬中心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儲銀行建立了季度性的科技金融數據交互共享機制,形成了以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全國性科技金融數據庫,目前已匯集31.2萬余家科技企業的信貸數據、研發數據、財務數據和部分直接融資數據,對開展科技金融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積分制’政策工具,下一步火炬中心將根據科技部工作部署,重點面向全國33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全面推廣‘積分制’政策經驗,依據創新積分對高新技術企業實行分類分層分級管理。”賈敬敦表示,將在高新技術企業中遴選設置“潛力層”“精選層”等創新積分企業,形成高新技術企業成長梯度,加強銀行金融機構在職責范圍內更好地支持服務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全面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并為金融機構實施再貸款提供參考依據。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