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研祥工業互聯網體驗中心,一個外帶電腦顯示屏和鍵盤的白色柜子引人注目。打開柜門,里面是一臺構造復雜的機器——研祥慧視機器視覺檢測設備。“這臺設備擁有一雙‘火眼金睛’和一個仿人工‘大腦’。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它可以‘看見’產品的缺陷,識別判斷產品是否為合格品?!毖邢橹悄芸萍脊煞萦邢薰究偣こ處燒嬘^士介紹,人眼檢測中存在的錯判和漏判風險、檢測速度和質量不足等缺陷,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迎刃而解。
除了產品外觀缺陷檢測,研祥慧視機器還能檢測生產制造工藝。龐觀士說:“除了執行電視機WiFi、網口、紅外遙控等功能的檢測,我們還可以根據藥品、食品、模具等生產需要來調整智能算法,運用于多個行業。”
“機器視覺智能檢測系統應用我們自己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毖邢楦呖萍伎毓杉瘓F有限公司總經理耿穩強說,“這項專利技術除了用于平面檢測,還可以用于螺旋槳、葉片等曲面和最多24個面的產品設備的表面缺陷檢測。”
能在方興未艾的智能制造大顯身手,研祥科技可謂厚積薄發。作為一家潛心耕耘30年的高科技企業,研祥科技目前授權專利累計已超過1100項,非專利核心技術超過1300項,擁有國家特種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3個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在推動傳統制造產業智能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除了機器視覺智能檢測系統,研祥科技還聚焦“云制造”,把生產能力和生產資源云化,生產根據需要在云上進行調度,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云制造”的前提是實現生產設備互聯互通。比如,要對一臺生產設備進行控制、實現效率提升和產能優化,首先需要清楚生產設備的狀態,收集相關數據,才能進行調度。龐觀士說:“我們開發的‘控制大腦’,可以把工廠的設備連通,采集數據并分析,掌握每臺設備的狀態,根據生產任務用算法對它進行控制,并不斷優化升級?!?/p>
這里的“控制大腦”,是指研祥科技裝備控制專用的工控機,是實現工業過程控制優化、質量管理智能化、智能裝備健康管理和預測性維護等人工智能應用的載體。它可以監測工廠里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態,實現云上的統一調度。如果發現生產異常,“控制大腦”可以對生產設備進行預警,并通知生產管理人員,保證生產線面臨突發狀況時反應迅速,實現工業控制領域的“實時控制”。
“研祥科技的云制造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人工智能算法,讓設備之間能夠相互‘認識’、通暢‘對話’,真正幫助實現工業生產各環節的互聯互通?!惫⒎€強說,工業產業基礎薄弱也是智能化轉型升級面臨的一大難題,“我們正在大力研發支撐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的服務器、建設大數據中心,為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更堅實的基礎設施。”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