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6日從天津港保稅區企業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獲悉,位于保稅區臨港區域的中國首個海洋油氣裝備制造“智能工廠”——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正式投產,這標志著中國海洋油氣裝備行業智能化轉型實現重大突破。
該“智能工廠”總面積約57.5萬平方米,核心設施包括三大智能生產中心、七大輔助車間和八大總裝工位,設計年產能為8.4萬結構噸,擁有總長1631米、適合大型海洋工程船舶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停靠的優質碼頭資源。
據悉,“智能工廠”主要包括以平面分段生產線、工藝管線生產線、自動化立體倉庫為主的生產系統,以數字化智造管理系統、生產執行系統、倉儲管理系統為主的軟件管理系統,以信息采集系統、智能安防系統、動能監測系統為主的場地支持系統和車間生產物流及材料配送系統等部分,通過智能制造技術應用和各系統的精益集成,有力推動中國海洋裝備制造從傳統“人力工廠”邁向現代化“智能工廠”。
此外,“智能工廠”應用自動切割、自動打磨、智能組對、智能焊接、智能倉儲等先進智能生產設備400余臺套,實現從材料入場到劃線、組對、打磨、焊接等車間預制流程的智能化,板材自動切割率達90%,甲板片自動焊接率達70%,總體生產效率較傳統模式可提升20%以上,成本控制和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大幅增強。
據海油工程董事長于毅介紹,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大量應用5G、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
據了解,傳統海洋油氣裝備制造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各生產環節的數據碎片化現象嚴重,實現數字化智能化難度很大。為此,海油工程組建200多人核心技術團隊,聯合中國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攻克智能化排產、智能定位組對、自動切割焊接、智能倉儲等智能制造關鍵技術難題,創新應用“海洋油氣裝備大規模機器人焊接”等10項中國“行業首次”先進技術,實現海洋油氣裝備制造工藝管理數字化、生產任務工單化、生產設備自動化和生產過程可視化,填補中國海洋油氣裝備數字化、智能化制造領域的多項技術空白。
未來,該基地將重點發展油氣生產平臺及上部模塊、FPSO模塊、液化天然氣(LNG)模塊等高端海工產品,打造集海洋工程智能制造、油氣田運維智慧保障以及海工技術原始創新研發平臺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