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QM)對于企業來說是個關鍵的業務流程,沒有它,企業就無法持續生產出符合客戶期望的優質產品。隨著業務轉型以及客戶要求提高產品的可配置性,擁有敏捷的質量管理流程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本文將針對企業質量管理、實現敏捷質量管理流程的必要性,以及低代碼應用程序開發的價值進行闡述。
什么是質量管理及其重要性?
質量管理是企業為了確保產品質量符合客戶期望及設計規格和監管要求而部署的流程。以前的質量管理流程指的是在生產階段建立和進行檢查機制,而現今該流程的起點已經前移到工程設計階段。企業會在需求管理流程中確認當前的產品設計和生產流程可以滿足特定產品的要求,并且成品擁有穩定、一致的質量。
質量管理還包括在設計階段的運行風險和故障模式分析,以達到產品驗證和相關制造流程所要求的穩定性。企業還必須能追蹤生產流程中或后續發現的缺陷,且需與成本分析相輔相成,這樣在分析問題時才能獲取明確的投資回報率和有效的解決方案,最后根據問題報告做出明智決策。
所有行業的小批量生產規模都在逐漸縮小,并且客戶希望企業能夠傾聽并響應用戶的意見。因此質量管理需要能夠靈活、敏捷地控制潛在問題、制定檢查計劃以及指導生產,而不是死板地拘泥于工廠特定的流程、質量檢驗關卡或質檢員的工作。
為什么企業難以實現敏捷的質量管理?
很少企業會去定制質量管理系統(QMS),一般會選擇采購能涵蓋約80%需求的現成QMS,但這些系統通常無法與企業與眾不同的流程進行適配。質量管理系統的市場規模遠小于制造執行系統或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軟件,關鍵原因是企業針對質量管理系統的購買大多都是一次性買斷,這也意味著很難有后續的長期維護服務。
雖然短時間內能夠帶來不錯的投資回報,但這種現成質量管理系統的價值會迅速貶值。例如,如果一家企業在重組期間購買了新的工廠并將其業務模式轉移到不同的產品線,那么可能就不適合使用現有系統了。再比如企業在幾款主要的新軟件發布前幾年就已經部署了當時的QMS,多年后發布的新功能因版本限制的原因而導致企業無法使用所有新功能,最終導致QMS每年20%的維護費基本“打了水漂”。
企業在使用現成的QMS而積累技術債務時,則會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全面改造之前的系統還是根據新的規格構建全新的QMS,但每一種選擇都伴隨著自身的風險。幸好這個難題終于有了解決方法。
低代碼如何讓質量管理變得敏捷?
低代碼大幅降低了應用開發的門檻,讓不具備專業開發技能的人員也能參與應用的構建。Java等開發方法需要人員具備特定的編程語言知識,但低代碼不需要這一領域的專業知識。低代碼應用開發的三個關鍵層面:以直觀且模板化方式構建用戶界面、以圖形化方式設計業務邏輯,以及可將數據庫映射到應用信息流。
通過低代碼,企業可以賦能質量管理經理構建覆蓋以前未能覆蓋的流程的應用。例如,當企業需要覆蓋現成QMS無法處理的流程,比如將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設計方法整合到生產流程的風險評估中等。然而,企業在數字化轉型計劃中往往會因為構建應用所涉及的成本、時間和復雜性而經常忽略這些可快速改進的質量管理流程。在低代碼的幫助下,擁有合適工具集的公民開發者可以在幾天內構建一個所需應用的原型,直接參與應用的創建不單能提高員工的參與度和使用意愿,這也是管理流程變革中的關鍵一步。
低代碼助力企業實現敏捷的質量管理
業務模式或產品需求的頻繁改變更需要重視質量管理這一項關鍵流程,通過低代碼應用開發為企業和員工提供了合適的工具包和技術,降低了提高質量管理流程的敏捷性所需的高昂投資成本,同時縮短了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時間和審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