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對全人類生存發展帶來重大挑戰,主要國家和地區紛紛加速向碳中和邁進。綠色低碳發展已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要方向,綠色經濟成為全球產業競爭重點。我國明確提出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國務院也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對推進碳達峰工作作出總體部署。
目前,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的歷史階段,傳統行業所占比重依然較高,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尚未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伴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生產方式變革,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能源、資源、環境管理水平,深化生產制造過程的數字化應用,賦能綠色制造,逐漸成為業內共識。
據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推進協會的研究,數字技術在未來十年內通過賦能智慧能源、智慧制造等領域可以減少全球碳排放的20%。我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也明確提出要推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云計算、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
以電力行業為例,其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40%,雙碳目標下,電力行業降碳迫在眉睫。其中,我國輸配電損耗占全國發電量的6.6%左右,隨著未來我國電氣化率的進一步提升,社會用電量還將持續增長,輸配電網絡損耗將成為不容忽視的能源浪費。電網公司基于數字化技術加強電網運行狀態大數據的采集、智能分析處理,實現設備狀態感知、狀態監測、故障精準定位,通過提升電網管理水平來降低輸配電網絡損耗,從而逐步推動電網節能降碳。在用戶端,基于先進的數字技術,也可助力使用者精細化管理自身能源消耗、精準定位高能耗、智能分析用電行為,從而優化電力調度、制動匹配方案,達到提升用電效率、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在工業生產領域,也可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將工業流程數字化,構建數字流閉環,并通過智能算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工業設備層面,基于數字技術的模擬預測能力能夠通過開展瑕疵產品識別和設備預維護來減少生產浪費,最大限度地減少特定設備和流程的溫室氣體排放。在工業控制系統方面,基于優化的控制算法與圖像識別和時間延遲神經網絡等技術相結合的方法,機器學習可以潛在地提高工業控制系統的效率,減少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除此之外,在其他領域,數字技術也有著更為廣泛的應用場景。
毫無疑問,數字化已成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技術路徑。本期《自動化博覽》關注“雙碳”,邀請菲尼克斯電氣、英威騰、倍福、優也信息、合康新能科技等企業共探自動化技術、產品、解決方案在綠色低碳領域發展與應用,希望助力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
摘自《自動化博覽》2022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