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要加強面向重大戰略需求和新興科學前沿交叉領域的統籌推進,建立學科交叉融合資助機制和資源配置模式,促進多學科對綜合性復雜問題的協同攻關
在日前舉行的一個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漢中分享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科研人員飼養小白鼠時,如果飼養在小籠子里,它會順著小籠子的邊緣跑。后來,將小白鼠養在更大的籠子里時,發現小白鼠還是習慣性地按以前在小籠子里的軌跡跑。王漢中將這種現象稱為“小白鼠效應”。
其實,科學研究中的“小白鼠效應”并不少見。隨著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交叉學科、新興學科不斷涌現,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也應該隨之調整,與時俱進。但是,仍然有一些科研人員堅持“老把式”,采用單一學科的理念、知識和方法去研究新問題。例如,在植物保護領域,傳統的病蟲害防治采用背負式噴霧器來打農藥。如今,采用無人機噴灑農藥,不僅效率高,也更節約。在這種情況下,再研究調查田間病蟲害防治效果時,如果不懂無人機技術、不愿意研究衛星導航技術,恐怕就要跟現實“脫節”了。
學科交叉是現代科學技術創新的一條必然路徑。據統計,近20年來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中,交叉研究成果占比已超過1/3。在這種大趨勢下,如果仍然只盯著單一學科的“一畝三分地”,不愿走出“舒適區”,忽視交叉學科,就勢必導致“小白鼠效應”。這既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也不利于創新成果的產生。
搶占科技制高點,需要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當前,許多重大發現和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常常涉及不同學科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滲透。越來越多的原創性、引領性成果產生于學科交叉、技術集成。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同樣需要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學科交叉融合是加速科技創新的重要驅動力,強化學科交叉、尋求新的科研范式,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科研人員擺脫慣性思維,抓住科研范式變革的機遇,凝練新的科學問題,促進各學科間不斷融合,取長補短,推動學科交叉融合邁上新臺階。
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要加強面向重大戰略需求和新興科學前沿交叉領域的統籌推進,建立學科交叉融合資助機制和資源配置模式,促進多學科對綜合性復雜問題的協同攻關。同時,要尊重不同學科的特點,鼓勵個性化發展,建立對交叉科學研究有效的評審機制和評價體系,培育自由包容的學術生態。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學科分支和新增長點不斷涌現,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勢不可擋。2021年初,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通知,決定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這對于增強學術界和行業企業、社會公眾對交叉學科的認同度,為交叉學科提供更好的發展通道和平臺,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廣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用好學科交叉融合這個“催化劑”,打破傳統的學科專業壁壘,為取得更多原創成果、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貢獻。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