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2022年第13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批準國家標準GB/T 23011-2022《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 數字化轉型 價值效益參考模型》(簡稱《數字化轉型 價值效益參考模型》)正式發布。
該標準是我國發布的首個數字化轉型國家標準,對數字化轉型領域標準化建設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
01多項兩化融合國家標準正式發布 《數字化轉型 價值效益參考模型》是立足兩化融合發展過程中數字化轉型效益衡量這一關鍵需求研制發布的一項重要國家標準,對以標準引領兩化深度融合、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該標準聚焦價值體系重構這一數字化轉型根本任務,針對兩化融合價值效益“有哪些”“怎么創造和傳遞”及“怎么獲取”等問題,給出價值效益分類體系、基于能力單元的價值創造和傳遞體系,以及基于新型能力的價值獲取體系等參考模型,闡明以價值為導向,將價值效益要求貫穿數字化轉型全過程的方法機制。 據悉,該標準依托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升級版貫標推廣生態,已實現在數萬家企業的應用普及。截至目前,標準宣貫推廣覆蓋10000余人次,全國約20000家企業參考本標準以及GB/T 23006等開展數字能力建設及價值創造,有效提升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數字化轉型成效持續顯現。 此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同時還發布了《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供應鏈數字化管理指南》(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生產設備運行管理規范》(GB/T23022-2022)和《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生產設備運行績效評價指標集》(GB/T23023-2022)3項國家標準,這是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入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加速數字化轉型的最新成果,對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02 我國兩化深度融合標準走向世界 自2013年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第一次提出,我國逐漸探索出一條以標準引領兩化深度融合的工作體系。 2018年6月,工信部正式組建全國兩化融合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構建政產學研用多方聯動的標準研制應用交流平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已發布實施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國家標準超10項,全國近6萬家企業開展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 作為我國首個自主研制且大范圍普及推廣的管理體系類標準,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已成為廣大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構建新型能力的重要方法指導,目前已有逾23萬家企業通過開展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找準了發展重點和方向。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的主題覆蓋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產業,貫標達標企業運營成本平均下降10%,經營利潤平均增加了11.2%。 與此同時,我國制訂的兩化融合標準也走向了世界,為全球各國加快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2019年,《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可持續競爭能力建設方法論》《產業數字化轉型評估框架》兩項“中國方案”在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發布實施,成為國際標準。據了解,這些標準已經在三菱、日立、西門子、奔馳、艾默生等眾多跨國公司中應用實踐。兩項標準不僅是我國加快兩化融合國際標準化進程的重要突破,更是向全世界推廣我國產業數字化轉型經驗的成功嘗試。 03 我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96.6 兩化融合是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利用信息技術作支撐,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追求可持續發展模式。 推進兩化融合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長期性戰略部署,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集中體現,是新發展階段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扣合點。 工信部發布的《“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業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制造業各領域加速滲透,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05,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8%,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45%。 根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2021)》顯示,2021年,我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96.6,同比增長5.9%,增速持續上揚,兩化深度融合正在步入深化應用、加速創新、引領變革的快速發展軌道。 數字化基礎建設方面,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分別達到73.7%、53.7%和69.0%,關鍵業務環節數字化基礎持續夯實。 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方面,全國實現產供銷集成和產業鏈協同的企業比例分別為28.9%和12.3%,近五年增長8.9和5.7個百分點,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運營水平進一步提升。 新模式新業態培育方面,近五年全國開展服務型制造的企業比例由24.3%增至28.6%,實現個性化定制的企業比例由7.3%增至10.0%,新模式新業態的蓬勃發展為企業兩化深度融合不斷注入新動能。 新型能力建設方面,全國基于數字化手段實現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的企業比例為13.0%,實現安全生產監測數據自動采集的企業比例為48.1%,兩化融合助力企業綠色節能、安全生產等關鍵能力不斷提升。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的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表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我國兩化融合指數大幅提升。全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7%、75.1%,比2012年分別提高了31.1和26.3個百分點。 王建偉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著力提升網絡供給能力,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進5G和千兆光網建設,統籌布局數據與算力設施,合理部署超級計算中心,打造國家大數據樞紐節點和區域中心集群。目前,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數量196.8萬個。工業互聯網高質量外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同時,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智能制造工程,打造兩化融合貫標升級版,開展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試點示范,遴選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工業APP優秀解決方案,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目前,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的企業累計超過5.7萬家,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試點示范類項目超過1500個,工業APP數量達到28.32萬個。發布智能制造國家標準300余項、國際標準42項。培育出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供應商近百家,服務范圍覆蓋汽車、紡織、醫藥等90%以上的制造業領域。
來源:數據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