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教育內容的顯著特點,一是將教育從以往的社會建設與民生領域單列出來,更加突顯教育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更加突顯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定位;二是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核心,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系統闡述,更加突顯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內在聯系。教育科技雙輪驅動、互為支撐,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三位一體系統集成、統籌部署。黨的二十大標志著科教興國開啟新征程,教育高質量發展進入快車道。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更加突出堅持系統觀念的重要意義。教育既是民生之首,更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撐。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有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強調教育是民生之首,旨在適應這一變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但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不能僅僅歸為民生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靠教育、靠科技、靠人才。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高等教育的屬性與獨特功能,決定了它肩負著促進教育公平和追求卓越、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雙重任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之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達成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當前現實利益和長遠根本利益的根本結合點。高等教育要不負神圣使命,服務國家戰略,為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厚植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更加突顯教育優先發展和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的重大意義。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基于我們黨對于治國理政規律的精準把握。新中國成立以來70多年的教育事業發展,為“中國奇跡”奠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從大眾化到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競爭力排名全世界第27位,總體呈上升趨勢。進步最快的三個影響因素之一是高等教育與培訓。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以“雙一流”建設為抓手,優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布局,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優化區域布局和資源配置。支持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加快發展。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為教育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更加突顯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緊迫要求。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要緊緊圍繞人才培養這個中心任務,堅持“四個面向”,全方位謀劃人才培養,優化結構布局,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同時,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大力培養造就一大批國家創新發展急需的優秀人才。這是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更加突顯科教融合的意義和高等教育對于科研創新的使命擔當??萍际堑谝簧a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教育、人才系統集成,是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的制度創新。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進一步突顯了科教融合的緊迫性。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往往萌發于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于學科交叉領域和青年優才集聚、教學相長的環境之中,大學在這三方面都具有天然優勢。要充分重視大學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大學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將更多國家實驗室和重大科研項目放在大學或委托大學。高等教育要主動適應知識生產方式變革,主動服務“國之大者”,以創新驅動為核心,加快高校科研范式和組織模式變革,著力破解制約有組織科研的難點堵點。鼓勵自由探索與有組織科研相結合,有組織科研與“雙一流”建設相結合,高水平科研與高水平教育教學互為支撐。研究型大學要發揮基礎研究實力雄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積極擔綱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項目、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產出更多原始創新成果,為建設自主知識體系,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更加突顯高等教育對于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重大意義。人才是第一資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戰略布局”“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高校要以人才引領發展的理念,積極建設高校教師隊伍人才高地。要特別重視培養造就高校青年人才隊伍。盡快完善高端人才、專業人才來華工作、科研、交流政策。提高我國高校人才隊伍國際化水平。優化人才發展制度環境,深化評價考核制度改革,減除煩苛,讓高校教師從種種繁文縟節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解放學術生產力,為加強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作出應有貢獻。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