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明確指向。數字經濟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很多企業紛紛通過數字化轉型,對于不同的需求場景增強服務能力,試圖獲得更專業化、更個性化的支持。在這一過程中,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值得研究。
談到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有必要從宏觀層面,先捋順數字經濟的特征與當前發展態勢。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數字中國”的概念厚度相比以往更加豐富和明確,還提出了“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等。這表明,數字經濟的未來不僅是賦能傳統產業效率提升,更是要推動國內產業系統邁向世界中高端水平。
目前,數字技術已充分滲透到我國實體經濟,建成規模巨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算力總體規模達到世界第二,信息化基礎設施為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提供了重要支撐,制造、交通、能源、醫療、教育等領域實現了5G融合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過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開始布局數字化賽道,成為重要的微觀基礎。
不過,當前眾多中小企業面臨同步性差、行業差異大、轉型成本高等問題。其原因主要與數字化轉型中的設備和人才支出壓力過大、數字化人才市場供給結構失衡、中小企業所在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協同意識不夠高等因素有關。針對此問題,應加強頂層設計,多措并舉,切實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走深向實。
首先,大力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數字供應行業。各地政府要出臺政策支持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數字化基礎產業,健全完善服務支撐體系,依托區域性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區域產業數字化創新綜合體等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專門的應用場景服務方案。還要鼓勵更多面向細分行業的技術供應商,通過產業集群降低中小企業應用數字化技術的成本,通過規模經濟降低服務商的技術供應成本。
各地應努力增強數字化服務商的多樣性,尤其是構建服務主體的多樣性。可通過集合科研院所、運營商、平臺企業、信息科技研究所等多方力量,鼓勵更多數字化創業項目向市場轉化,減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門檻和周期。
其次,健全數字化人才的供給結構。數字化人才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人才成本過高或技能結構不合理都會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產生一定影響,因此需要不斷夯實數字化人才市場的梯隊和結構。各地要注重培養和引入國際化水平的高端人才,更要關注中小企業以節源開流為原則的數字化人才需求。要鼓勵高職院校開設數字化對口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特別關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的技能;應大力建設數字化人才培訓市場,培養學生在校期間熟練掌握上述系統的原理和應用,同時與中小企業開展定向的數字化人才培養合作。
再次,打造中小企業共同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性通用設施。要給中小企業提供數據賦能機制,讓更多企業可以享受到免費數字化帶來的好處。比如,可以鼓勵行業范圍內的數據共享機制,為中小企業解決因信用不足帶來的融資問題,同時進一步加大5G基礎設施建設,為中小企業應用數字技術提供外部技術保障。
最后,還要發揮產業鏈鏈主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的資源、平臺和位勢等優勢,依托行業互聯網平臺,以大帶小、以少帶多、以強帶弱,讓行業內中小企業能迅速形成統一的數字化轉型意識。同時,重視相關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的服務功能,促進行業內數字化轉型經驗的交流,幫助中小企業了解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和內容,并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和步驟。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