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報告思想深邃、高瞻遠矚、氣勢恢宏,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的綱領性文獻,提出了一系列極具開創性的重大思想、重大論斷、重大方略,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戰略任務、重大舉措,是團結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統籌協調一體推進,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視,對推進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堅定信心,對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偉大決心。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同時也倍感任務艱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結合近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情況和個人工作實際,談三點學習體會。
一是堅決貫徹落實“四個面向”,堅持基礎研究“兩條腿走路”,錨定關鍵科學問題,全面提升創新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今后自然科學基金將繼續邁好自由探索“這條腿”,著力推動和實施“從0到1”的原創探索計劃,為勇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科研人員提供原創沃土,切實為“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提供新知識新理論,為“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供源頭支撐和科技引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關鍵核心技術依賴其背后關鍵核心科學問題的突破。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開展深入探索和深化改革,精準對接國家重大需求,準確凝練關鍵科學問題,大力推進科研范式變革,改進完善科研組織模式,嘗試建立科技戰略合作和項目協同推進機制,努力形成兩輪驅動基金發展支持基礎研究新局面。
二是躬身踐行“四個表率”,立德樹人選育良才,為我國未來科技發展奠定堅實人才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廣大院士做“四個表率”,這是我們科技創新、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作為一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一要充分發揮前瞻學科發展方向與戰略研判的作用,積極引導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科研方向,著力推動科研范式變革,著力破解科學難題,著力搶占科技制高點,在更多科學前沿領域實現由并行到領跑的跨越。二要堅守初心、勇擔使命,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在解決國家重大需求和破解重大科技難題上敢為人先、擔當作為、攻堅克難,作出更多重大戰略性和原創性貢獻。三要嚴于律己,克己慎獨、守心明性,不被利益所蒙蔽,不被物欲所支配;堅決把好學術道德關,發揚學術民主,踐行學術規范,積極引導青年科研人員知“紅線”、守正道。四要心懷感恩,甘為人梯,傳承好老一輩科學家心系人民、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著力營造寬松成長氛圍,創造人才脫穎而出的沃土環境,避免人才培養過程中“求全求快”、揠苗助長的傾向。
三是筑牢學科“四梁八柱”,腳踏實地開展創新研究,著力推動地球科學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的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對空天科技和地球科學領域科技人員的充分肯定;確保能源安全、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新時代地球科學提出的新要求。作為一名地球科學家,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近年來,我們制定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球科學發展戰略,建立了“三深一系統(深地-深空-深海+地球系統)”頂層設計和“四梁八柱”資助布局,部署了一批重大項目,通過推進有組織的創新,取得了較大進展。我們大力推動中國科學家主導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強化國際合作,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目前已有兩項國際大科學計劃(DDE-深時數字地球、ONCE-海洋碳負排放)被國家批準立項。
目前,地球科學的挑戰與機遇共存,完善知識與轉型發展并行。這些機遇與挑戰,主要來自國家三大需求。 一是保障我國能源資源安全,需要提供更為完善的地學認知和成礦成藏理論技術體系。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雙碳”戰略,需要地球系統科學理論提供指導,需要更新的更完善的地球科學知識體系,提供地球科學解決方案。三是深空探測與空天科技,需要通過地球與行星科學發展,了解宜居地球的形成與演變。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和深刻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牢記總書記囑托,抓住發展機遇,圍繞國家重大需求,著力開展建制化、有組織的科技攻關和引領性、原創性的地學研究,服務高質量發展和新格局構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現代化科技強國建設。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