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都是黨中央提出的需要長期堅持的國家重大戰略,也都是事關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第一次將三大戰略放在一個部分中進行統籌部署,集中表達。這一創新之舉有何實踐依據?將如何影響中國未來?須如何貫徹落實?本刊今起開設“人才是第一資源·筆談”專欄,約請專家學者撰文筆談,深入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建言新時代人才工作,展望人才強國新征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單列“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部分,確定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深刻理解這一最新理論成果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做好新時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從全局高度看——
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選賢任能,唯才是舉,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顯著優勢。
1995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確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2003年年底,黨中央、國務院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作出《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全面部署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環境背景發生了深刻變化:從國內看,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時期,原有的以要素投入為主的發展方式難以持續,需要通過創新來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從國際看,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面臨的國際發展環境嚴峻復雜。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黨的二十大報告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堅持系統觀念,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在以往黨代會的報告中,一般將教育、科技、人才相關內容分別安排在社會建設、經濟建設、黨的建設部分中,黨的二十大報告從現代化建設全局高度,將科技、教育、人才進行統籌部署,專章闡述,是一個創新,確定了三者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突出了三者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從聯系角度看——
教育、科技、人才須同頻共振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全球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三者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協同配合、同頻共振。
從教育、科技、人才的關系看,我國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短缺,基礎研究人才和關鍵領域專業人才不足,人才在產業之間、區域之間、行業之間分布不均衡,教育、科技、人才發展在規模、結構、質量上協同不夠,甚至脫節。
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是在支撐現代化建設大局中,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必須堅持的目標方向,只有堅持這一目標方向,使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朝著共同的方向同頻共振,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梳理科技創新的短板和弱項,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
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圍繞現代化建設需要,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
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中國式現代化需要龐大的高素質人才支撐,必須主要依靠自主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自主可控能力。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培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大批高素質人才。
從實踐維度看——
人才乃支撐現代化建設的第一資源
在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必須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這是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戰略體現,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最優先位置,通過人才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人才培養、評價、激勵、使用、服務、支持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人才規模不斷擴大,人才素質不斷提升,人才結構不斷優化。但也要看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還存在“最后一公里”不暢通的問題,人才評價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四唯”等問題仍然突出。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需要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充分釋放人才活力,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向用人主體授權。在組織層面上,尊重用人主體的用人自主權,行政部門要根據需要和實際向用人主體充分授權,真授權、授到位。同時,用人主體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服務意識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約束和外部監督機制,確保下放的權限接得住、用得好。
積極為人才松綁。在人才個體層面上,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規律,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傳統思維。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放手讓他們把才華和能量充分釋放出來。同時,建立健全責任制和“軍令狀”制度,確保科研項目取得成效。
完善人才評價體系。著力破除“四唯”現象,整治人才“帽子”。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基礎研究突出原創導向,社會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導向,應用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突出市場導向,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體系。
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科技、人才協同配合,合力支撐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必將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也必將成為人類實現現代化的一個新的選擇。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