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要更加準確深入地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現代化道路的艱巨性、復雜性和獨特性。這樣就有必要梳理一下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脈絡,特別是要牢牢把握“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本質要求。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我們將全面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視為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多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兩個毫不動搖”以及市場與政府功能的恰當定位,是基于對中國國情、中華文明全面深入準確的認知,是基于對社會主義科學內涵全面深入準確的把握。“兩個毫不動搖”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全體人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全部探索和實踐充分證明,正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體人民勠力同心、艱苦奮斗,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向著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團結帶領億萬人民迎難而上,有效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難題。歷史的經驗和現實的邏輯都表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就難以順利推進。新征程上,要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黨堅守初心使命、永葆生機活力,領導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