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全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應當而且也有條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走在前列。近日,由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指導、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和經濟日報社主辦的“中浦長三角論壇·2022”在江蘇省蘇州市舉行。專家學者們共聚一堂,結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縱論“中國式現代化與長三角高質量發展”,共商長三角一體化實踐路徑。本報特摘登部分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明確這一中心任務,是充分考量國際局勢、國內發展環境和條件變化之后作出的必然選擇,指明了新時代全體人民的奮斗方向,必將匯聚起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磅礴力量。
我們黨歷來重視根據時代和發展任務的變化對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調整或者進行新的戰略部署。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戰略安排,使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路線圖、時間表更加清晰。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任務和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進一步細化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前進方向和行動藍圖,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都要認真學習、切實貫徹,堅定信心、銳意進取,以高昂斗志和創新精神,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近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改革開放縱深發展,經濟發展成效卓著、科技創新實力突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應當而且也有條件爭當先鋒、走在前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長三角地區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爭當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樞紐,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一體化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走在前列。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長三角地區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走在前列,就要率先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旗幟鮮明地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和全國統一大市場。要率先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依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和國內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把本地區盡快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吸引外資的強磁場、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的新高地。
在進一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上走在前列。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長三角地區科技力量雄厚、創新體系健全,要進一步發揮科創優勢,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率先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率先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要加快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國家級科研機構建設,進一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深化各環節科技體制改革,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率先打造具有較強全球創新資源配置能力的科創高地。
在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上走在前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能搞一省一市的單打獨斗。長三角地區要在發揮優勢、合理分工、形成合力的基礎上,率先構建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格局。要堅持規劃先行,編制和落實高水平、有約束力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生產力布局規劃。要加快構建國內外暢通高效的立體交通體系,打造區域內主要城市一小時交通圈,為區域內生產要素聚集優化創造條件。要在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形成優勢突出、布局合理的產業體系,不斷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