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于各國人民的抉擇”。兼世以達,獨善則窮。中國人民率先亮明了自己的選擇,即“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究其實質,中國人民選擇了與世界人民相知相親,將世界人民的疾苦與歡樂視同自身疾苦與歡樂,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嵌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兼善天下”的道路。
中國人民選擇這條“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的道路,不僅是“天下一家”的傳統文化情懷所致,更是面對日益嚴峻的人類共同挑戰的理性選擇所致。當今世界,人類面臨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嚴峻挑戰,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抬頭,全球經濟復蘇脆弱乏力,疊加發展鴻溝加劇的矛盾,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復雜交織,氣候變化等治理赤字尚未填補,數字治理等新課題又擺在人類面前。
“四大赤字”造成的亂象紛繁復雜,必須抓綱帶目才能綱舉目張,而彌合發展赤字是解決“四大赤字”的“綱”。發展赤字直觀表現為世界經濟增長在長期中節節下降。全球人均GDP增長率均值在1961年到1982年為2.3%,1982年至2006年降低為1.8%,2007年至今進一步下降至1.2%。因為發展赤字的存在,國家間博弈越來越由“增量博弈”轉向“存量博弈”,競爭性乃至對抗性逐漸上升,世界和平變得更加脆弱。因為發展赤字的存在,各國用于增強安全韌性和安保能力的投入日益局促,各種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因為發展赤字的存在,各國推進全球治理的努力往往被國內財政資源及民意約束所掣肘,使許多全球性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無論是平息沖突動亂、解決人道主義危機,還是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抑或是防止民粹主義、排外主義抬頭,又或是消除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日益嚴峻的威脅,根本上都要靠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在這方面,各國必須合作,大國尤其要多作貢獻。大國在釋放發展紅利、牽引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方面,應該發揮更積極作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認為,用自身新發展來為世界提供應對共同挑戰的新機遇,大國責無旁貸。
第一,以創新發展為世界提供培育發展新動能的新機遇。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重大成果,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成為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中堅力量。
中國大地上涌現的創新為世界發展注入新動能。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中國為世界提供了更多高質量的先進裝備等生產資料,為各國企業節約了生產和運營成本,提升了各國產出效率。新冠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中斷現象嚴重,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憑借強大的產出和供應效能,為世界經濟增長源源不斷輸出支撐性力量,在全球抗疫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為保護各國人民生命健康和人力資本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以協調發展為世界提供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新機遇。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發展更平衡、更協調、更包容,著力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有力強化行業發展的協調性,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企業發展生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國在持續促進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等關系協調發展方面取得長足進展。
作為經濟體量世界第二大的國家,中國自身發展的協調化調整也在積極改善全球經濟的不平衡狀況。進入新世紀后,全球經濟失衡問題嚴重,表現為一方面美國高消費、低儲蓄,經常賬戶赤字龐大、債務增長迅速,另一方面中國、日本、德國及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高儲蓄、低消費,對美國持有大量貿易盈余,形成“金融恐怖平衡”局面。從中國方面看,2005年至2011年間,貿易盈余占GDP比重均值為4.8%,最高甚至達到了7.4%。新時代以來,中國的貿易不平衡得到明顯糾正,2012年至2021年貿易盈余占GDP比重均值下降至3.5%。這與國內經濟結構更加協調發展、消費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有關。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最終消費支出由2012年的27.5萬億元提升到2020年的56.1萬億元,其占GDP的比重由51.1%提升到54.7%。2021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5.4%,比2012年提升10個百分點。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消費占比未來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這將進一步推動世界經濟更加平衡發展。
第三,以綠色發展為世界提供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機遇。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國家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中國還將繼續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在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和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方面,在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用綠色技術及綠色發展經驗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實現可持續的低碳轉型發展。
第四,以開放發展為世界提供利用超大規模統一市場的新機遇。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營造有利于發展的國際環境。兩者共同確保和展示了中國開放發展邏輯的完整性和自洽性。
同時,中國旗幟鮮明地反對保護主義,反對“筑墻設壘”“脫鉤斷鏈”,反對單邊制裁、極限施壓,竭力保持包括中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在內的世界市場和開放世界經濟體系的完整統一,用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大、長期向好基本面不變的中國經濟和中國大市場,為各國市場主體提供機遇。
第五,以共享發展為世界提供促進公平正義、縮小南北差距的新機遇。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爸翁煜乱?,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并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合理的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積極參與南南合作重要議題,不斷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主動將發展經驗和先進技術提供給有需要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為縮小南北發展差距,彌合科技特別是數字鴻溝提供了新的重要機遇。
黨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實踐邏輯作出了新的有力論證,為風雨如磐的世界注入了安全穩定和增長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