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一點左右,地處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101廠一化工車間連續發生爆炸。據目擊者介紹,爆炸連續發生了五六次,距爆炸現場兩三公里處都能聞到刺鼻的氣味,城市上空騰起一朵巨大的黑色蘑菇云,爆炸產生的濃煙彌漫了整個松花江江北的化工區,附近一二百米居民樓的玻璃都被震碎。
目前,事故人員傷亡情況核查結果為:確認一人死亡,5人下落不明,重傷2人均已脫離危險,另有21人輕傷住院觀察。而發生爆炸事故原因也已經初步查明,該廠苯胺裝置硝化單元發生著火爆炸是P-102塔發生堵塞,循環不暢,因處理不當造成的。而這起爆炸距離中石油對外宣布要約收購子公司吉林化工的消息還不到半個月。
中石油在中國可是呼風喚雨的角色。在國際原油價格的高居不下的背景之下,國內成品油的市場零售價格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快速上漲。而我國的石油產業一直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央企所壟斷,石油行業的暴利加上資源壟斷的優勢使中石油這樣上中下游一體化的石油公司成為了中國最賺錢的大戶。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中石油2005年中期凈利潤高達616.24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36.1%。國家統計局7月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所有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凈利潤為3099億元。中石油一家公司所創造的利潤,相當于中國所有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上半年凈利潤的1/5。超額的利潤給中石油帶來了穩定豐厚的現金流,中石油也趁機在資本市場上玩起了“大手筆”,不僅在海外以41.8億美元全面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股份,還在國內A股市場上要約收購遼河油田、錦州石化、吉林化工三家子公司,總出資高達61.5億元人民幣。
中石油集團在資本市場上的慷慨解囊,卻未能將安全考核提到與效益同等重要的地位來對待。中石油旗下公司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已經不是第一次,2003年重慶開縣川東北氣礦“12?23”特大井噴事故,井噴產生的大量硫化氫毒氣奪去了當地234名村民的無辜生命。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隨后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明確指出對該事故要抓緊調查,追究責任,嚴肅處理,認真吸取教訓。雖然中石油在事后對死傷的村民作出了賠償,但再多的錢也換不回死者的生命。面對一個個倒下的生命,一個個破碎的家庭,面對這些本可以杜絕的安全隱患,面對這些災難帶來的惡劣社會影響,我們不禁要反思和追問:“企業為什么不能防范于未然,中石油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產生的巨大利潤都投向何方?”。
信息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