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制造”變“智造”,數字賦能為場景賦智,工業互聯網“萬物互聯”……春節前夕,記者走進沈陽市鐵西區多家企業,感受到當地正熱火朝天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造升級“老字號”,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加快建設高水平數字鐵西。
醫藥“制造”變“智造”
“不是秒級,是毫秒級!”遼寧方大集團東北制藥102分廠廠長魯忠生,有些微胖,嗓音雄渾。也盡管戴著厚厚的口罩,但他斬釘截鐵的語氣,仍讓記者對“毫秒級”三個字印象深刻。
魯忠生口中的“毫秒級”是說102分廠智能化生產車間,小容量制劑生產線A的生產節奏快到毫秒級。
“你看,眼前的這條生產線,每支藥劑出廠前都要經過15臺相機、290余張照片進行可見異物比對;每盒藥品稱重時,即便少了一張巴掌大的說明書都能被檢測到并剔除掉。這都得益于醫藥‘制造’變‘智造’。”魯忠生一邊帶著記者逛生產線一邊說。
東北制藥始建于1946年,是沈陽“老字號”的知名代表。2018年經過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遼寧方大集團旗下企業后,“混”出了增長動力,“改”出了發展活力,通過打造“數字東藥”,用大數據擦亮了老字號品牌。
在203分廠,吡拉西坦智能化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這條生產線是全球最大的吡拉西坦智能化生產線之一。
“我們隨時可以迎檢。”在203分廠吡拉西坦生產現場,副廠長徐思佳說這話時,底氣十足。
底氣來自哪里?“智能化實施后,各項生產工藝數據完全公開透明可追溯,實現了自動控制。這條生產線接受了省級監督檢查、國內外客戶多次審計,均順利通過。”徐思佳說。
醫藥“制造”變“智造”,帶來了生產的新模式、精細化管理的新方式,更為企業帶來了看得見的經濟效益。該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5.69億元,同比增長7.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402.55%。
東北制藥生產指揮中心主任王維琳表示,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為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控制運營成本、確保藥品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企業的產品更有市場競爭力了。“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正在推進,‘智造’為我們帶來了良好機遇,我們對未來更有信心了。”王維琳告訴記者。
提升核心競爭力
陽光灑在開發大路上,兩側均是當地的老企業。沈鼓集團、特變電工、沈陽機床……這些企業一個比一個“老”。
鐵西區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34個制造業行業,該區涵蓋32個,擁有3000多家工業企業,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強,以大國重器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占全區工業比重70%、全市40%、全省近20%。
“老字號”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新芽”何處生發?
一大早,沈鼓集團測控公司診斷服務工程師謝宇峰就來到了他所在的機組遠程監測及故障診斷中心,篩查機組異常預警服務的數據。
正跟記者寒暄時,謝宇峰收到了一條“內蒙古某重要客戶設備運轉異常”的消息。他立即通過“沈鼓云”服務平臺在機組上部署的傳感器,將機組在用戶現場的各種參數數據實時傳回企業,并將運轉異常原因和有效解決方法告知客戶。1個小時左右,故障被及時排除。
“沈鼓云”是沈鼓集團推出的數字服務平臺,通過數據驅動、智慧服務,打造中國流程工業設備“云醫院”,為石化等行業提供五大類機組預知性維修和診斷服務,可有效保障用戶的機組安全和經濟利益。
壓縮機被稱為“工業心臟”,如今,這“心臟”添加了智慧的“大腦”。在沈鼓集團轉子車間,這智慧的“大腦”便是數字化運營管理系統。2022年,圍繞“數字沈鼓”建設目標,沈鼓集團進一步推進數字化車間建設,增強了人、機、料萬物互聯能力,持續建設數字化透明工廠,以數字化為場景賦智。
數字化轉型讓這家老字號嘗到了甜頭。“十三五”期間,公司營收年均增長13.3%,訂貨量年均增長15.8%。
“數字化轉型是國有企業特別是老字號國企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表示,國有企業正處于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數字化轉型可從根本上改變企業運營管理和創新發展的方式和模式,從而使要素配置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附加值更高。”戴繼雙說。
建設好“數字鐵西”
在三一重型裝備有限公司,燈塔工廠已實現“萬物互聯”。
這得益于該公司建立的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IOT),將企業全部的設備數據采集起來,生產運營數據、設備運行數據以及全方位的視頻數據、能源數據實時反饋至各大管控平臺,并最終匯聚至三一數據中臺。
“我們基于三一IOT平臺,結合5G技術,實現設備100%在線管理,車間內全部設備588臺,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占全部比重的84%,并全部接入互聯網。共建設自動化產線13條,自動下達到數字化設備的作業指令占全部作業指令的比例達80%以上。”三一重型裝備有限公司數字化部總監史鵬飛介紹。
三一重裝燈塔工廠只是鐵西區依托工業互聯網數字賦能產業轉型的縮影。鐵西區工信局黨組成員王彥民介紹,目前全區已建成5G基站3200個,全區重點規上工業企業互聯網接入率達75%,位列全市第一。打造工業領域5G應用場景35個,占全市70%以上。通過數字化改造,企業降本增效幅度在20%以上。
“工業互聯網為鐵西區經濟發展帶來了新動能、新活力。”沈陽市鐵西區委書記郭忠孝表示,鐵西要發展數字經濟,強力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揮“星火·鏈網”超級節點(沈陽)輻射帶動作用,打造工業大數據交易中心和“產業大腦”,構建高端、高效、安全的數字生態,加快建設高水平“數字鐵西”。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