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22年移動物聯網應用典型案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山東分別有11個應用典型案例、20個試點示范項目入選,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作為制造業大省,山東持續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引領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主線,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著力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挺起山東“產業脊梁”。
數字化技改實現智慧生產
紡織女工乘電車看平板電腦巡視車間,從粗紗到產品入庫全自動化運輸,機器人自動包裝……在山東鄒平市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綠色智能化工廠,紡織已不再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依托自動化、智能化設備,企業將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應用于生產制造,成功打造出智能化、數字化、未來化的印染超級工廠。
“以前每道工序都要現場取樣,每次得浪費幾百米產品。現在我們全流程布設了15萬個傳感器來采集產品質量能耗等信息?!蔽簶蚣徔椆驹O備負責人張海忠介紹,去年,魏橋紡織圍繞“產業鏈數據貫通”和智能化生產,先后建成8個智能化工廠,打造出集紡織、印染、服裝、家紡于一體的完整鏈式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生產體系,以“智能矩陣”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用工節約50%以上,能耗降低40%以上,實現了科技賦能。
在安丘市博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智慧園區高端裝備生產車間內,激光下料機器人揮舞著機械手臂正在作業,切割好的零部件通過AGV搬運車自動傳送到下一作業區。“我們智慧生產車間5G信號全覆蓋,通過搭建基于5G技術的高端裝備制造生產線,只需1人控制智慧管理平臺,真正實現了智慧生產?!辈╆枡C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閆吉祥告訴記者,據企業測算,5G技術的應用使企業銷售收入增長24.6%,人員投入降低29.7%,人均產值提升79.4%,合格率達到99%。
位于臨沂市蘭山區的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把加快中藥生產向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作為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一環。去年5月,被列入山東省“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項目的魯南制藥數字中藥產業化項目正式投產?!澳壳埃悄芑⒖梢暬a線90%的工作實現一鍵操作,比原來節省約80個工人,發酵的效率較原來也提升了12%左右。”該項目提取班長劉甲鋒介紹說。
山東省工信廳規劃與技術改造處處長馬勇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山東省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9%,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12395個,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探索新舊動能轉換新路徑
位于濱州市惠民縣的惠宇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生產的汽車制動盤因為產品精度不夠,長期以低價毛坯供應和二級配套為主。去年,當地政府幫助惠宇公司申報智能工廠建設,爭取山東省技術改造設備獎補資金67.2萬元,對該企業的精密機械零部件生產鏈進行全面數字化升級,汽車制動盤厚度變化量下降3個百分點,產品實現零不良率。數字賦能,讓該企業躋身比亞迪等大品牌的一級供應商。
這兩天,位于肥城市的山東魯泰建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在趕制發往西安的5萬平方米醫用潔凈板訂單。去年,企業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實施了“5G+數字化工廠”項目,訂貨周期由14天壓縮到5天以內。
數字化轉型是點多線長面廣的系統工程,完全靠市場化機制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供給側熱、需求側冷的局面。山東堅持“扶上馬、送一程”,在應用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路徑和模式。針對傳統產業占比高、層次低、發展動力不足的現狀,安丘市修訂出臺《關于支持工業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意見》,對實施高水平技術改造、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完成“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及實現業務上云的企業,給予不同程度獎補。為解決智能化改造中人才匱乏的窘境,去年,鄒平市設立1億元人才專項資金、10億元人才創業基金,新申報省級科創平臺8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4.69%。德州市慶云縣高效集中“5G網絡+數字平臺”,成立專家智庫,為企業轉型問診把脈,組建人才賦能企業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人才等一系列全方位服務。
為讓5G技術賦能高效生產,肥城市建成縣級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完成40家企業工業互聯網部署應用,幫助企業提升年綜合效益2.4億元以上。“企業面對數字浪潮,不敢轉、不能轉、不會轉的顧慮比較明顯?;诖耍覀兙o緊把握‘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機遇,聚焦數字變革創新,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與華為公司開展深入合作,實施‘政府主推、技術主導、企業主為’的工業互聯網推進模式,以數字化轉型引領工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探索形成了縣域工業互聯網賦能新舊動能轉換新路徑?!狈食鞘形N?、副市長桑逢智介紹說。
目前,山東大多數中小企業處于信息化應用的初級階段。針對產業發展痛點,山東以一批典型標桿案例推動廣大中小企業從“等等看”到“比著干”,累計培育省級試點示范項目700多個、典型應用場景220個、工業互聯網園區17個,一批“工賦山東”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5G+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高效引領企業、行業、區域數字化轉型升級。
深度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
隨著生產線用上自動化無人質檢技術,煙臺新時代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員工馬曉萍有了新的體驗,“我每天要檢查超過30萬袋復合肽粉的包裝質量,以前全靠雙眼把關,現在我們使用AI技術對產品包裝的夾粉、數量等指標進行檢測,極大提高了效率”。
煙臺黃渤海新區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擁有工業企業3000余家。當前,伴隨新一代信息技術、多元化智能終端等技術產品與實體經濟各領域的融合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黃渤海新區也適時開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全面發揮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5G移動通信等數字技術的賦值賦能賦智作用,推動優勢產業集群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發展。
煙臺黃渤海新區先后引入華為云、京東云、百度云、清華紫光等一批行業頭部企業,培育出恒遠科技、國工智能、渤聚通等本地垂直行業企業,建成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初步構建起工業互聯網及數字產業生態。去年,全區共實施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項目30余個,獲批“平臺+園區”“智能工廠”“綠色工廠”“數字車間”“設備上云”等市級項目20余個。
如今,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山東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山東省工信廳數據產業推進處副處長王俊人介紹,去年以來,山東“一業一策”制定數字化轉型方案,持續推動“萬項技改、萬企轉型”,取得積極成效。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