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居全球第二,科技發展深刻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等一系列問題。“備豫不虞,為國常道”。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要成為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需要高水平科技全方位支撐、集群式發展。充分認識科技發展的問題和潛在風險才能有備無患,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避免科技發展陷入“后發劣勢”怪圈,跨越科技發展“中等水平陷阱”,突破西方關鍵核心技術封鎖,要充分認識我國科技發展面臨的若干挑戰。第一,科技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第二,重大基礎性、原創性成果缺乏問題。第三,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鏈條存在薄弱環節問題。第四,科技安全面臨威脅和挑戰問題。第五,科技成果轉化不足問題。第六,頂尖人才和團隊匱乏問題。
當前,技術研究與國家戰略發展的目標已深度融合,科技進步已成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戰略支撐。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力。
第一,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科技發展優勢。要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強化科研單位黨建工作,確保單位“姓黨”,圍繞科研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科研。
第二,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緊扣國家戰略需求,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形成重要領域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優化學科總體布局,統籌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冷門學科、薄弱學科協同發展。發揮協同理念,強化高校、科研院所布局規劃頂層設計,鼓勵個性化、多元化發展,避免“千校一面”“千所一面”。
第三,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把牢“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并重,切實發揮基礎研究保障、支撐與引領作用。
第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好制度、政策的價值驅動和戰略牽引作用。加快健全符合科學研究發展規律的創新體制機制,提升科技創新管理法治化、科學化水平,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優化組織方式、創新評價機制,釋放科研人員創新活力。
第五,尊重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以市場需求和人民需要為導向深化產學研融合。將企業作為創新重要策源地,鼓勵企業發揚“四千”精神,激發其主動性、創造性,產出更多惠及民生的科技創新成果,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要,切實提高科技成果市場轉化率,以科技強推動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
第六,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培養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等。完善大、中、小一體化,本、碩、博相銜接的人才培養鏈條,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善用拔尖計劃,突出差異化評價,切實做到愛才、育才、引才、用才。
科技自立自強既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還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破局之舉,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在新征程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勇攀高峰,向最難處攻堅、向最關鍵處挺進!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