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蘭州生態創新城生態產業孵化園建設項目開工;此前的3月3日,以產業孵化、產業培育、產業加速為重要目標的網易(北海)聯合創新中心項目,落地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3月7日,構建城軌新材料產業孵化平臺等四大平臺的西部材料與工程創新中心,在成都揭牌成立……
多元化產業孵化機構,正在全國蓬勃發展。如今,我國產業孵化機構正深耕細分領域,從科研和技術開發入手,豐富服務資源,布局產業鏈、優化創新鏈、完善服務鏈,推進創新鏈、產業鏈和服務鏈深度融合,推動技術與產業更好地融合創新。
涌現多元化產業孵化平臺
事實上,早在1994年,我國第一家專業技術孵化器——宜興環保科技創業中心即已成立。此后,一批專業孵化器陸續開始運行。當前,越來越多的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紛紛發揮自身優勢,搭建起多層級、多元化的產業孵化平臺。
網易(杭州)研發院是網易最大的研發基地。“該研發院是國內少數兼備技術創新、業務孵化和人才培養三重功能的研究院。”網易聯合創新中心華東區總監王凱介紹說,“在業務孵化方面,網易(杭州)研發院是浙江省雙創示范基地,孵化培育出估值90億美元的網易云音樂等。”
網易還以聯合創新中心、數字產業中心或數字產業基地3種形式,合作共建產業服務平臺。迄今為止,網易累計簽約聯合創新中心30多個,數字產業中心4個,數字產業基地2個。
除企業主導型產業孵化外,我國還出現了政府主導型產業孵化、科研機構主導型產業孵化等載體,如貴州省政府主導建設的大數據產業孵化平臺、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服務中小企業和產業創新發展平臺等不同類型的產業孵化機構。這些孵化載體正在促進開放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串起研發端創新鏈
如今,越來越多產業孵化機構從研發端入手,將實驗室里的研究成果轉化,甚至開展超前孵化,推動創業項目從0轉化為1。
2015年,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顏振軍,回到孵化器這個行業。他做的第一件和孵化器相關的事,是籌辦產業孵化機構。
當時,中科院系統在科研成果方面有深厚根基,但是始終難以逾越科技成果轉化或產業化的鴻溝。由此,顏振軍想到了用孵化器模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最終,他找到了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原黨委書記兼副所長黃勇,成立北京天作理化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他們首先做的不是找一套房子,而是在北京創業大廈找了一個400平方米的空間。這個空間不是為了企業入駐,而是為了對接項目、舉辦活動、開展培訓等。3年后,他們聯系了上千個項目或企業,投資了10多個項目,服務了四五十家企業。
隨著時間推移,一些項目開始有新需求,比如需要廠房、實驗室等。由此,2020年,他們聯合北京市順義區趙全營鎮圍繞新材料產業化核心共性需求,打造埃米空間(順義)新材料孵化器。
如今,埃米空間(順義)新材料孵化器聯合北京科大分析檢驗中心打造了硬科技孵化服務平臺,正參與一項科技成果從創意產生到實現商業化的整個過程,已落地企業56家,累計授權發明專利46項,知識產權累計申請量800余項,累計授權量突破750余項。
配置多模式服務鏈
“做這件事,實際上也是受小米生態鏈的啟發。”顏振軍表示,小米生態鏈是全世界產業孵化器的一個典型案例。它采取“自主研發生產+投資+孵化”的模式,發展成一個萬物萬聯、基于企業生態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孵化了一大批優秀生態鏈企業,其中5家為獨角獸企業。
在顏振軍看來,1996年成立于美國加州、專門孵化互聯網企業的Idealab,是北京創新工場的原型。在成立的最初兩年,Idealab籌集了2.5億美元資金,為孵化企業提供辦公場所、互聯網設施、管理咨詢支持和服務、企業發展和技術開發、市場策劃和調研、會計、法律顧問等服務。不同于傳統孵化器,Idealab擁有購買在孵企業50%以上股權的優先權,并強力介入企業管理。目前,該孵化器已有6家孵化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多年來,也有許多國際大企業在中國布局產業孵化。早在2012年7月,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啟動微軟公司在中國的首個創業加速器——云加速器。“微軟不僅做自己的產品和技術,更注重的是建立生態。”微軟(中國)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事業部解決方案總監王劍白介紹說,“微軟創新生態包括微軟加速器、微軟系孵化器和支撐體系,形成了遍布于全國各地的微軟云暨移動技術孵化計劃。”
在顏振軍看來,產業孵化聚焦特定產業領域,兼具促進衍生企業生長和服務外部新創與中小企業發展功能,提供投資、供應鏈和產業鏈資源導入、品牌、營銷等產業服務。“從其本質上說,產業孵化既是技術和產業融合創新、協同演化的結果,也是解決科技和經濟‘兩張皮’問題的一個新思路、新辦法,將成為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要搖籃。”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