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電機聯手阿海琺
東方電機近日透露,公司將與法國熱蒙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組建東方阿海琺核泵有限責任公司,從事核電站核反應堆主回路冷卻劑泵研制,該合資公司計劃投資總額為1000萬歐元,注冊資本金8500萬元人民幣,合資雙方均以現金方式投資入股,各占50%股份。合資公司計劃于2007年建成投產,設計年生產能力為6至8套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用主泵
法國熱蒙股份有限公司是法國法瑪通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主要生產核電站用反應堆冷卻劑泵及驅動機構,其他產品包括風電機組和環保設備等。眾所周知,法國法瑪通公司是法國最大的核電設備成套供應商,也是我國大亞灣和嶺澳核電機組的總承包制造商,熱蒙公司則承擔了上述兩個項目的核電主泵的制造。與這樣的國際巨頭緊密聯手,東方電機此舉意味深長。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東方電機這個國內發電機龍頭生產企業,加大對核電項目的投入力度呢?
政策加熱核電市場
我國的電力構成主要以火電為主、水電為輔,從今年前三季度數據看,火電的發電量約占80%,水電占15%,核電占2%,火電無疑還是我國目前最主要的發電方式。火電的主要燃料是煤炭,近幾年來電力工業的飛速發展,加大了對煤炭的需求,對我國的煤炭供應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且火電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也給我國的環境保護帶來非常大的威脅。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都加大了國家調整能源結構的決心和力度。因此,剛剛結束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未來五年電力行業發展的目標,就是要積極開發與利用好再生能源與新能源,核能、水能作為一種清潔再生能源在“十一五”期間乃至以后20年,核電將得到較快地增長。
經過20多年來的發展,中國核電在運行裝機容量約為670萬千瓦,由于考慮到核能安全的問題,中國核電的發展遠較西方國家慢,而投資主體也一直是寡頭壟斷的局面,中國核工業集團(CNNC)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占居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近年來由于中電投集團在國家電力公司拆分時,繼承了一部分核電資產,因此也出現在核電投資領域中,但其所占比例較小。近年來由于經濟的發展及能源政策的變化,中國的核電發展有加速的趨勢,目前在建裝機容量約930萬千瓦,尤其是浙江與廣東這兩個經濟發達省份,核電裝機比例已達13%左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雖然目前我國已建成的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僅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1.6%,但隨著能源危機的加深,環境保護的迫切,核電的發展前景極為樂觀。國家對核電發展的戰略已經做出了積極的調整,由“適度發展”到“推進發展”,再到最后的“積極發展”。核電的發展,必將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積極的推進。
在良好的發展背景下,做為核電上游行業的核電設備制造企業,又將面臨怎樣的發展機遇呢?
與狼共舞
核電的主要設備,包括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電站輔助設備等。核島設備主要包括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反應堆壓力殼、控制棒驅動機構、堆內構件、主泵、主管道、蒸汽發生器、硼注箱、安注箱和穩壓器等。常規島設備主要包括汽輪機、發電機、凝汽器、除氧器、主給水泵、燃料轉運裝置、汽水分離再熱器、高低壓加熱器、主變壓器、凝結水泵和循環水泵等。一般來說,核島及其相關的電站配套設備與常規島及其相關的電站配套設備的投資比重約為2∶1。
由于核電原料的特殊放射性,因此對設備的要求就較火電、水電機組的設備要求高得多。通常國產核電站設備的總造價比重約為44%,進口設備的占比例則約為48%。國產設備的生產企業主要以三大電氣集團為主,分別是東方電氣集團、上海電氣集團、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我國三大電氣集團目前可以制造核島主設備中的壓力容器、蒸發器等,以及常規島主設備中的汽輪機、發電機等,有機會獲得核電站設備國內采購中金額最大的訂單,現階段占設備總投資的比重大致是35%~45%。
從技術上看,由于我國的核電產業起步較晚,目前能自主開發、制造的只是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級別的能力,1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制造技術還在研發階段。而我國在2020年之前投資的核電站均為100萬千瓦以上,因此近期建設的機組仍需與國外優勢企業合作。
我國核反應堆技術的國內供應商主要是中核集團公司,核承壓設備國內的供應商主要是上述的三大電氣集團與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國外的供應商主要有法國阿海琺集團(又名阿萊瓦集團,法瑪通公司的母公司)、俄羅斯核電建筑股份公司、美國西屋公司、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等。其中,阿海琺、西屋在第三代核反應堆的技術領域內擁有領先優勢。常規島設備的國外合作方主要是:法國阿爾斯通、美國GE、德國西門子、日本日立、三菱重工、東芝等。其中,阿爾斯通提供并安裝了全球1/3以上的核電汽輪機。目前國內核電汽輪機的主要供應商是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哈電(以哈動力為主)。
以前,國內建成和在建的核電機組中,近九成的核心技術及設備從國外進口。在秦山二期、三期、大亞灣、嶺澳、田灣等項目中,國內廠商只能提供輔助設備,或者只是個別主設備的分包商、合作制造商。以嶺澳一期為例,核島設備國產化率只有15%。現在,在秦山一期、嶺澳二期、秦山二期擴建等項目中,各國內廠商參與程度較深,已能成為主設備的總承包商。國內廠商的進步不可漠視。
誰執牛耳
目前,獲得《民用核承壓設備制造資格許可證》的國內廠商有5家:上海鍋爐廠(隸屬于上海電氣集團)、東方鍋爐廠(隸屬于東方電氣集團)、哈爾濱鍋爐廠(隸屬于哈電集團)、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
在“十一五”規劃中,國家提出要提高電力主要設備國產化程度。因此,國內技術領先的核電主要設備生產廠商將會大大受惠。在上市公司中,受惠最大的企業主要有三家,分別是東方鍋爐(主要提供核承壓設備)、東方電機(主要提供汽輪機、發電機、主泵)、上電股份(參股49%上海鍋爐廠)。
加速發展核電對于三大集團,特別是鍋爐廠來說,最大的利好就是可以降低對火電的依賴程度,隨著電站建設周期性的發展,電站設備行業,特別是火電設備,將開始進入一個需求減小的時期,企業的利潤將會出現下滑。而積極推進核電建設將會使得三大集團避免陷入上一個下滑周期2000、2001年那樣的經營窘境。以東方鍋爐、東方電機為例,預計核電項目訂單金額合計約20億~30億元/年以上,已經超過了2002年兩個公司的主營收入總和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