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要求“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支撐,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大背景下,必須著力破除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痛點堵點難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有效提升產業發展的內生性、穩定性和自主性,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意義重大
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的經濟體,無一例外會擁有一個龐大且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體系的現代化,不僅體現為產業發展本身的質量及其對經濟發展的物質支撐,而且體現為產業與產業之間的結構比例、協同配套、融合聯動,以及產業體系對經濟社會其他領域的支撐。我們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必須高度重視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
這是解決我國經濟結構性矛盾、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徑。我們推動經濟發展,既要重視實現量的增長,又要注重解決質的問題。幾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臨一系列結構性問題,必須從過去主要看經濟增長有多快,轉變為主要看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多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我們強調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就是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以先進生產技術和現代化生產組織方式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通過比較充分的就業以及提高勞動生產率、投資回報率、資源配置效率等為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這是提高我國綜合實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必然選擇。從一定意義上看,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源于其組織大規模分工協作的廣度、深度和復雜程度。當前,全球價值鏈加快調整和重構,大國之間的戰略競爭日益激烈,哪個國家具備更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哪個國家就會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就能更好地集聚和整合全球優勢資源要素。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有利于我們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培育和挖掘內需市場,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增強國內市場的容量、能力和需求,同時更好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實現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這是統籌發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有效手段。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當前,外源性挑戰和內源性挑戰疊加出現,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相互交織,國家安全問題日趨復雜。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保障糧食、能源、資源供應,提高科技水平,同時引導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把握基本特征與實踐要求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這既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特征,也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實踐要求。可以說,自主可控是前提,安全可靠是根本,競爭力強是關鍵。
自主可控,是指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掌握在本國企業手中,或者,雖然由國外提供,但分散到不同區域、國家和企業,一旦出現突發狀況導致某個渠道無法繼續供應,能夠實現迅速由其他渠道代替。當前,大國博弈加劇,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在這方面,既要提升通過國內循環實現國民經濟體系正常運轉的能力,又要提升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主動布局能力和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整合控制能力。
安全可靠,是指產業鏈供應鏈在關系國計民生、國民經濟命脈、國家安全等重點產業領域充分布局,實現保障有力,能夠在國家安全面臨挑戰時確保國民經濟安全穩定運行。在這方面,既要考量產業體系的完整性,尤其是在重點產業領域要有合理規模的布局,又要考量產業體系的先進性,主要是看各產業門類內部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組織方式的先進程度,特別是重點產業領域要能夠提供穩定可靠的產品或服務。
競爭力強,是指產業在全球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能夠融入全球分工體系,具有較強的開拓市場、占據市場并獲得利潤的能力。競爭力強是產業能夠為國家積累財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加快,這些都為我國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必須不斷優化產品、服務供給的質量和結構,提升產業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位置和國際競爭力。在這方面,既要看市場占有率,產品或服務占有全球市場的份額越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就越強,又要看附加值率,新創造出來的價值占總體價值的比重越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就越強。
緊抓痛點精準施策
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要求相比,我國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例如,整體水平不高,產業發展總體上處于價值鏈中低端,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一些行業產能過剩與產能不足并存,不同區域產業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協同發展不夠,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之間、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尚未形成發展合力。對此,必須錨定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要求,找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攻方向。
一是重視發展先進制造業。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世界上幾乎所有經濟大國均是制造業強國。制造業作為技術進步的基礎載體,能夠不斷改造農業、服務業等其他產業,從而帶動改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生產組織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同時有利于使技術進步取代要素投入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就必須抓住制造業這個“牛鼻子”,促進傳統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二是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發展模式,這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大力支持處于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的基礎研究,加快推進新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加強新技術產品的品牌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競爭環境,建立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組織各層面優勢創新資源,就一些共性技術、關鍵技術、核心技術進行集中突破,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
三是大力推動協同發展。要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用數字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培育壯大綠色環保產業,進一步完善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優化空間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集群,推動區域制造業協調發展;發揮大企業組織協調作用,支持中小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四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發揮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開放平臺作用,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提高我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在全球范圍集聚和利用優勢資源,在國際化發展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