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重慶市渝北區數據谷中學門口的路燈齊刷刷亮了起來。三三兩兩的學生走出校門,被燈光拉出一個個長長的影子。
“前些天,因為修路,這里的路燈不亮了。每天有很多師生經過這里,沒有路燈,很不安全。”等著接孩子的張女士在學校門口和記者聊起來,“大家把這個情況在網上告知數字化城管中心,很快,問題就解決了!”
“井蓋損毀、路面破損、線纜外露……城市管理千絲萬縷,靠傳統掃街式的管理,無法適應城市發展需要。”渝北區城市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吳克憲說,“現在,我們通過數字化城管中心大數據收集信息,讓越來越多的市民成為城市管理的‘啄木鳥’,將收集到的問題智能分發給各相關部門,達到‘民情上達路徑短、問題處置效果佳’的城市管理效果。”
今年以來,隨著數字重慶建設不斷提速,重慶人越發感受到數字化服務給生活帶來的極大便利。
4月18日一大早,個體工商戶周清蓮在重慶市江北區政務大廳里,自助打印出公共衛生許可證。周清蓮高興地說:“以前辦理公共衛生許可證,所有材料都是人工審核,往往需要反復修改和重復提交。這次辦理,是智能審批,只要在家通過網絡提交需要的材料,電腦通過后,就可以直接來打印許可證了。”
“今年,我們推出了重慶首個個體工商戶自助智能服務終端。”江北區政務服務辦審批服務科科長曹瓊介紹,“依托數字化的圖片識別和歷史材料自動復用等人工智能技術,對申請人的材料進行自動核對和自動審批,實現無人工干預,秒批秒辦。”
在重慶,不動產、戶籍等數據信息在政務服務中正逐步實現互通互用,實現關鍵信息免填報、免核驗。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軍國表示:“大數據‘一站式’辦理各類證件,推進智慧政務建設,以數字化變革深度賦能政務服務,著力打造全市高效的政務環境。”
如果說依靠數字技術,逐步完善的信息利用給生活帶來便利,那么在重慶數字化變革進程中,新發展出來的“數字調度”,正成為推進生產建設的“數字力量”。
墊江縣高安鎮青坪村村民李潤權,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今年流轉了150畝耕地種植水稻。以前有過幾次水稻患赤枯病遭受損失的經歷,今年種植面積一下子又增加了很多,李潤權感覺心里不托底。4月19日,李潤權通過手機在“三農”信息化平臺上搜尋專家信息,平臺馬上為他匹配了長期研究水稻赤枯病的科技特派員胡光書。
胡光書接到平臺發送的“點餐式”科技服務需求后,當天就根據信息化平臺提供的自動定位來到李潤權的水稻種植基地。除了詳細講解水稻赤枯病的病因、癥狀、危害及防治方法,胡光書還直奔地頭,為李潤權現場作技術示范。“胡專家現在就算是我這些水稻的‘責任人’了,我心里比以前踏實多了。”李潤權說。
今年春耕,重慶市科技特派員服務“三農”的信息化平臺開始發揮威力——將農戶需求、特派員身份信息等進行實時和可視化展示,精準高效完成供需雙方對接匹配,形成“農戶+平臺+科技特派員+基地”一站式工作閉環。平臺上注冊農戶線上咨詢總量已達14264條,科技特派員累計為農戶解決共性技術難題近300個。
如今,數字重慶建設的成果遍地開花——
江北區創新建設“入學一件事”系統,家長無須提供紙質材料,線上直接報名,學校審核時間由兩周縮短至兩天以內;
銅梁區能源數據中心運用已經建立的用戶用能分析體系,對特定用戶的生產經營狀況、管理情況等作出綜合性的指標評價,銀行根據企業指標評價,向企業提供融資金融產品;
墊江縣升級改造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為農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為鄉村產業發展及鄉村治理各類應用場景提供數據資源和數據服務支撐;
渝北區數字化城管中心辦理投訴案件1086個,下發督辦文件125個,市級回訪市民滿意率達99.67%……
“數字重慶建設就是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把數字化、一體化、現代化貫穿到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各方面。通過工作體系重構、業務流程再造、體制機制重塑,加快形成與數字變革時代相適應的生產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說。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