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校2023年高考招生政策陸續出爐。據媒體梳理,多所高校聚焦國家發展戰略,新增招生專業,調整培養模式,為考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此前,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此次高招政策中的專業調整,正是學校落實前述改革方案要求、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
當前,高校充分發揮自身學科優勢,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升級需要,對學科專業進行優化、調整、升級和新建,呈現出值得關注的新趨勢、新特征。
首先,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積極布局戰略性相關專業。當前,國家對戰略科技支撐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多所“雙一流”高校增設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儲能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等專業,直面國家戰略需求。其次,服務區域行業發展,增設重點領域緊缺專業。高校面向區域支柱產業,適應產業新發展,布局建設智能醫學、生物育種、醫工學、國際經貿規則專業等領域緊缺專業。再次,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設新興交叉學科專業。高校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學科建設力度,探索學科專業交叉融合,開設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網絡空間安全等新興技術專業的學校數量明顯增多。
培養模式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和實現路徑,決定人才培養的質量。國家近年來出臺多項政策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此次高招政策中,也出現了一些新舉措,為人才培養提供更多助力。
一是以傳統“榮譽學院”等為載體,集中式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高校普遍以國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為依托,整合全校優質教學資源和平臺,普遍實施“三制三化”(書院制、雙院制、導師制,小班化、個性化、國際化)的教育模式,集中培養優秀學生。二是設立特色培養的“實驗班”,貫通式培養行業拔尖創新人才。此次高招中,有高校新增材料科學與工程高精尖和納米科學與工程兩個“本博貫通班”,有高校設立“元班”,實施本碩博貫通培養。三是新增“雙學位”“聯合學位”項目,多學科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通過整合校內外學科資源,探索跨院、跨校的聯合培養模式,構建“基礎學科+”的復合培養體系。例如,有高校新增多個小語種與國際貿易雙學士學位項目,有高校增設“協和醫班”。四是實行靈活寬松的轉專業政策。此次高招政策中一些高校放低門檻,提高考生在選擇專業時的容錯率。如有高校提出“零門檻申請轉專業”制度,在本科四年期間為考生提供三次轉專業機會。
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優化調整學科專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是高校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一體兩翼”。高校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契合自身學科優勢,動態調整優化學科設置。在探索人才培養模式中要“沉下去”,充分關注學生需求和學習體驗,及時調整培養方案。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