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有這個信念:唯有自立才能自強。
在我國最早的航天科研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大會上,聶榮臻元帥就提出“自力更生為主”的工作方針。60多年來,中國航天事業(yè)始終堅持這一方針,取得了“八年四彈”、“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導航等里程碑式的勝利,使我國昂首屹立于世界航天大國之列。
越是在困難的發(fā)展時期,越能體現出中國航天事業(yè)走自力更生道路的必要性。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根據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國家下達的航天任務逐漸減少,中國航天面臨著轉型發(fā)展的巨大壓力。面對經濟上的困難,我國提出抓住當時國際上缺乏價格低廉、運行可靠的航天運載工具的有利時機,研發(fā)出新型火箭,打入國際航天發(fā)射市場。
老院長錢學森曾說:“外國人能搞的,難道我們中國人搞不了?”老一輩科學家傳承下來的航天精神,給予了我們莫大的精神力量。
為了滿足國際航天發(fā)射市場的主流需求,我們提出要在長征二號火箭的基礎上,研制運載能力與航天飛機相當的新型捆綁火箭,取名“長二捆”火箭。經過艱苦談判,一家美國衛(wèi)星公司終于同意用“長二捆”火箭發(fā)射通信衛(wèi)星,但是卻提出了一個苛刻條件——在簽訂合同后18個月內必須實現首次發(fā)射成功,否則就要賠款。
即便如此,我們中國航天人充滿必勝信心,拿出了賽跑沖刺的勁頭開展研制。有一次,設計工作陷入困境,在場的設計人員就合唱《團結就是力量》,用歌聲來加油、打氣。終于,在短短18個月內,我們自主突破了以助推器捆綁技術為代表的30多項關鍵技術,設計制造出第一枚“長二捆”火箭,并于1990年7月首次發(fā)射成功,創(chuàng)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跡。
“長二捆”火箭的成功發(fā)射,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航天科技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僅打開了國際航天發(fā)射市場的大門,使中國成為國際航天領域有影響力的大國,而且在它的帶動下,我國運載火箭技術取得長足進步,并培養(yǎng)了一大批航天技術與管理人才,為后來的載人航天工程順利實施奠定了重要基礎。
然而,就在中國火箭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之際,美國一些政客污蔑中國竊取美國敏感航天技術,并出臺了禁止使用中國火箭發(fā)射美國衛(wèi)星的法案,使我們不得不重新面臨國際封鎖局面。多年來,面對諸如此類的困境,我國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強,還是步入了航天大國的行列,正在向航天強國進發(fā)。
回顧這段曲折的歷史,它是自力更生的航天發(fā)展道路的偉大勝利,是在重大航天工程中“出成果、出人才”的生動實踐。這對于新時代的航天強國建設新征程,無疑具有豐富的啟示意義與指引作用。
來源:《光明日報》